生吃營養又美味? 6種讓專家「絕不碰」的食物!

專家認爲牛排不能低於七分熟,才能免受細菌感染。(圖/達志示意圖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吃生雞蛋、生蠔及帶有血色的牛排,食用生食已逐漸成爲民衆飲食習慣。一位已承辦食源性疾病(俗稱食物中毒訴訟長達20年的律師馬勒(Bill Marler)日前在「食物中毒期刊發表文章,點明6種讓他「避之唯恐不及」的食物。

1.未經高溫消毒牛奶果汁:於1998~2011年期間,美國共有148件因喝生奶原使產品所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最早的案例爲1996年因大腸桿菌未經高溫消毒而導致喝蘋果汁中毒。馬勒說,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可能遭細菌、病毒寄生蟲污染

2.生豆芽:吃生芽菜導致病倒的事件,在過去20年間就爆發30起。大多是沙門氏菌及大腸桿菌。所有類型的豆芽,包括苜蓿綠豆蘿蔔芽,都可能借由它們遭細菌污染的種子引起散播及感染。▼生豆芽可能借由遭細菌污染的種子染播感染。(示意圖/食藥署提供)3.半生不熟的肉:馬勒點的牛排一定不會低於七分熟,且漢堡肉要徹底煮熟,肉類一定要加溫至華氏160度,才能避免引起大腸桿菌及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同時,容易出現問題絞肉需加熱至更高溫,因爲表面原有的細菌可能會被絞入肉團裡

4.預先洗好或切好的蔬果:馬勒說「食品越被處理和加工,越可能是受到污染的。」雖然這樣的方式很方便,但因經過較多人處理,所以污染的機率也提高,他認爲仍不值得冒險。5.生的或沒煮熟的雞蛋:對於1980和1990年代沙門氏菌大流行記憶猶新的人而言,不吃生雞蛋理所當然。但他認爲,雖然雞蛋遭沙門氏菌污染的風險已低於20年前,仍堅持將雞蛋精心烹製後再食用。▼過去曾有因吃生雞蛋,而遭沙門氏菌感染的案例。(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6.生蠔等其他生貝類:在過去5年內因貝類中毒的案件,已超越過去20年中所見。馬勒說,特別是「牡蠣」,由於全球海水暖化,進而使更多的微生物滋長,牡蠣是濾食性動物,最後這些微生物會隨着牡蠣一起被吃下肚。▼吃生蠔可能會將海中微生物一起吃下肚。(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