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弱勢的拜登 對臺灣安全不利

旺報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19日舉行就職週年記者會,希望藉此重振領導威信,結果居然對俄羅斯可能侵略烏克蘭「開綠燈」,反而升高烏克蘭的緊張情勢,美國被迫啓動緊急軍援,並開始撤離外交官眷屬。國內外問題雙重壓力下,拜登期中選舉考驗更難過關,2024連任之路荊棘遍佈。

拜登危機處理 進退失據

拜登的「政治蜜月期」只有半年,2021年8月倉促自阿富汗撤軍,再加上新冠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捲土重來,拜登的支持率就開始下滑。進入2022年後,情勢更爲惡化,多項重大法案與措施在國會受挫,高達7%的通膨創40年紀錄,美國人民荷包嚴重縮水,這些都是執政的毒藥,拜登的支持度因此一蹶不振,只有42%左右。

學者專家早已警告,當前美國實力已無法同時因應兩條戰線,特別是中、俄2個幾乎同等級的強權。拜登政府鎖定中共是美國及世界秩序的最大挑戰與威脅,但當主要力量及注意力轉向印太地區之際,俄羅斯看到機會,北韓與伊朗也蠢蠢欲動,普丁對烏克蘭的野心昭然若揭,但美國迴應消極、被動,拜登又連續發言失當,似乎已經亂了方寸。

拜登身陷困境最大的癥結在他自己。他有政治理想,但缺乏足夠實力爲後盾,又經常誤判形勢。拜登政府的代表作1.75兆美元《重建美好未來法案》受挫,現在可能化整爲零,「能留多少留多少」;明知沒有掌握足夠票數,要強行推出《投票權法案》,結果鎩羽而歸,拜登又不服輸,在記者會中揚言,今年的期中選舉可能因而「不合法」,這種偏激論調與川普拒絕接受2020總統大選結果不相上下。

拜登把反對廢除國會「冗長辯論」議事規則的人貼上「種族主義者」標籤,製造了更尖銳的對立,如民主黨在期中選舉中失去國會兩院多數優勢,將嚴重傷害拜登喜好標榜的「實力地位」,其效應將擴散到對外關係。

烏克蘭已成爲最危險的地區,美、俄積極交涉,即使俄羅斯按兵不動,但對烏克蘭、甚至北約形成的軍事威脅已是既成事實,拜登政府處理烏克蘭危機進退失據,處處被普丁牽制,美國今天陷於軍事外交危機與以美中戰略競爭爲主軸的戰略設計、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錯綜複雜、普丁的野心與手段、美國軍力與承諾過度延伸、以及拜登個人行事作風都有關聯。

對臺實質幫助 遠不及烏

從北溪二號天然氣輸送管線到烏克蘭問題,美國本身籌碼不多,拜登不是太早掀開底牌,就是發言失當,傳達錯誤、混亂訊息,令烏克蘭與北約國家爲之震驚與挫折。

拜登在12月就表明美國不會出兵烏克蘭,在19日的記者會中又發表令人震驚的「小規模侵入」評論,引發烏克蘭總統回嗆:「我們想要提醒強國,沒有所謂小規模入侵與小國之說。如同痛失親人的時候,並沒有小規模死傷及輕微悲傷一樣。」

臺灣與烏克蘭相隔遙遠,面對不同的威脅與壓力,但兩者都成爲大國戰略競爭的棋子,拿來相互試探底線,雖然大陸無意採取軍事行動,潛在的危險性卻不容低估。美國對臺灣與烏克蘭問題一貫保持戰略模糊,但對烏克蘭的實質幫助卻遠高於臺灣。

美國自2014年起已提供烏克蘭27億美元軍事援助,2021年批准了6.5億美元軍事援助,90噸的軍火日前已運抵烏克蘭首都基輔,加拿大、英國、荷蘭等國也伸出援手,烏克蘭得到相當的國際奧援。反觀臺灣,除了美國承諾提供臺灣充分防禦能力,而所有費用必須由臺灣承擔,其他國家除了表達關切臺海的和平穩定,多不願介入兩岸事務,遑論提供臺灣安全協助與保證?

大陸仍強調和平統一,一般判斷2022年美中臺三方將以國內事務優先,大陸不會採取軍事行動,但是美中戰略競爭仍將持續,中共推動統一進程更不會停頓。美中強權對抗,沒有任何一方可以戰勝或取代對方,終局不決定於軍隊的規模、武器的多寡與戰場的勝負,而在政府的治理效能、人民的素質與生活,及社會經濟制度的實際表現。迷信美國承諾與實力的民進黨政府,應以客觀的態度,從中梳理出理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