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國的安全保證並非絕對

旺報社評

美中關係雖趨緩,但變數仍多,爭取連任的拜登總統民調落後,川普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大增,對美中關係、世界秩序都構成不容輕忽的潛在危險。臺灣選舉進入藍白合不合的關鍵時刻,臺灣要繼續走入強權對抗的陷阱中,複製「烏克蘭化」的命運,或實現政黨輪替帶來兩岸關係改善的契機,決定權在選民。

拜登演說 忽略臺灣

美中地緣競爭未曾一刻稍停,美日韓高峰會甫結束,中日韓即醞釀重啓中斷4年的三國高峰會;爲反制中國在西太平洋勢力的擴張,美國舉行第二屆「太平洋島國峰會」,但雙方又相互釋放善意。拜登在聯合國大會演說中強調,尋求負責任地管理與中國的競爭,支持「去風險」而不是要與中國脫鉤,刻意未提臺灣問題。

大陸外長王毅繼之對11月舊金山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表態,一般解讀是對習近平將出席的正面訊號,代表第二次「拜習會」可望舉行。大陸駐美大使謝鋒說得明確,美中關係出現「止跌回穩的積極跡象」,雙方同意重返峇里島議程,落實第一次拜習會達成的重要共識。中方肯定美方落實峇里島共識,是對第二次拜習會「開綠燈」。《華爾街日報》透露,王毅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即將訪美,安排習近平訪美事宜。

中方對峇里島共識的界定爲「五不四無意」,「五不」是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四無意」包括: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拜登政府一貫主張「四不一無意」,並未公開對「五不四無意」認可。

習近平缺席9月初在印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議,未能與拜登見面,被解讀爲11月拜習會可能生變,但不到一個月又有微妙轉變。其中除拜習兩人都有舉行峰會的期望外,與美中兩國內部因素也有密切關聯。美國NBC新聞與《華盛頓郵報》最新民調顯示,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以51-42%領先拜登;37%受訪者贊同拜登的施政表現,56%持否定態度,落差高達19%;74%受訪者認爲拜登老邁不適合連任,比上次調查升高6個百分點。

拜登民調落後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表現太差,44%認爲美國人變得更窮,是1986年以來的最高點,其次是移民問題處理不當帶來的政治危機,若聯邦政府因預算案過不了關而關門,對拜登選情將是雪上加霜。距明年11月大選投票還有一段漫長的時間,目前尚難預測選舉結果,但美國內部因素將影響拜登在國際社會的權威性與信用度,而拜習會是否舉行與其成效都將具有指標意義。

中國大陸同樣面臨種種外部與內部的挑戰,但習近平沒有連任的問題,可以有效控制內部的歧見,他不排斥與拜登面對面交鋒,應有利用拜習會彰顯中國對外開放路線不變,及他個人國際領袖格局的考量。

在美中安排拜習會的高層對話中,臺灣問題始終是最敏感、討論最久的議題,說明了就臺灣問題達成共識或默契,是拜習會舉行的先決條件,拜習會成形某種程度代表美中共管的趨勢,在美中共管過程中,大陸將取得更多話語權與主導權。臺灣總統大選敏感時期,中共積極推動統一進程,無論是釋放「融合統一」的和平訊息,或以空前數量軍機軍艦環臺的軍事演練,都是向臺獨發出嚴厲警告,同時測試美方的迴應,已形成所謂的「新常態」。

友善兩岸 臺灣安全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華爾街日報》指出,在共和黨的總統初選辯論中,幾乎沒有觸及中國已成爲美國最大戰略對手、美國可能在2027年因臺灣而引發的戰爭中輸給中國這類議題,顯示美國對臺灣安全保證的熱度與強度並非絕對,川普若重返白宮將更充滿不確定性。臺灣要把國家安全問題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平、友善的兩岸關係是最佳解決方案,但民進黨執政下,這是不可能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