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蔣萬安應勇於登陸 爲臺灣代言

旺報社評

2023年滬臺雙城論壇即將於8月底在上海舉行,由於2024大選趨近,加上蔣萬安市長的蔣家後代身分,讓他對是否親自參加這次論壇保持低調,至今未明確表態。不過,外界預期,除非發生重大臺海危機事件,蔣萬安應該會帶隊參與。依據目前規畫,除蔣萬安和北市府相關官員外,國民黨、民衆黨兩黨將有11位議員隨行,遺憾民進黨團並未參與,將錯過近年兩岸交流最大盛事。

爲民間交流打通障礙

說是最大盛事並不爲過,雙城論壇自2010年開始舉行,由臺北與上海兩個城市輪流主辦,歷經13年、3位市長延續至今。2020年因疫情改爲線上舉行,去年受地緣政治緊張、兩岸關係惡化、柯文哲卸任在即等因素影響,議程縮短爲半日,但均能維持不斷,實在彌足珍貴。當前兩岸官方互動幾近爲零,雙城論壇不但是臺北、上海兩市互動、交流的管道,也是兩岸共同主辦、具有官方性質僅有的溝通互動機會。蔣萬安不但不必對參加論壇隱晦不談,更應表現出光明磊落、坦率大度,信心十足地承擔起關鍵性角色的責任。

臺北、上海兩市在兩岸各自具有重要地位,雙城論壇所達成的共識、簽署的協議及合作備忘錄等,總能爲兩岸關係創造價值。例如第一屆雙城論壇,促成上海虹橋與臺北松山兩機場對飛航線,飛行時間約90分鐘,滬臺成爲一日生活圈,對兩岸行旅極爲方便。今年兩岸疫情鬆綁後,3月間重新開放4個直飛航點,上海即是其一,虹橋機場也在開放之列,足見這條航線的重要。

過去13年,臺北和上海曾多次針對兩市旅遊交流進行協商和規畫,對兩岸旅遊業貢獻良多,今年格外需要有所作爲。兩岸觀光旅遊因官方政治考量,開放牛步,造成旅遊市場萎縮、民衆旅遊權益受限、業者經營受傷3損局面。疫情管制鬆綁後,兩岸旅遊市場加速對世界開放,卻對彼此關上大門,令人遺憾與憂心。

陸方於2019年8月暫停陸客來臺自由行,並於2020年1月暫停陸團來臺,迄今自由行未恢復,大陸雖開放臺灣團客到大陸旅遊,但未見蔡政府開放,等於未開放。大陸團客來臺部分,大陸文化和旅遊部10日公佈第三批大陸團客出境旅遊國家和地區名單,臺灣並未上榜。蔡政府既未開放大陸客自由行,亦未開放團客來臺,表明要符合「對等原則」和「兩岸同步恢復」兩條件,才考慮開放。言外之意是要求兩岸協商,陸方卻因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而拒絕恢復兩岸協商,政治算計下兩岸旅遊開放無望。

爲旅遊業爭取商機

蔡政府日前宣佈恢復第三地陸客來臺觀光,算是釋出一些善意。不過,從過往經驗來看,這部分陸客佔整體陸客數量的比例極低,對緩解觀光旅遊業的經營困境,助益有限。國人出國旅遊盛況空前,但兩岸旅遊受阻,大陸觀光客不來,今年上半年出境旅客492萬,入境旅客269萬人次,兩者差距近一倍,觀光逆差問題嚴重,觀光旅遊業經營陷入困境,亟需政府開放大陸游客來臺觀光。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是大學交流萎縮,大陸研修生及交換生已可來臺,最主要的學位生仍未解禁,陸生在臺人數較馬政府時代有如天壤之別,無論觀光旅遊還是校園交流,兩岸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賴清德副總統12日過境美國,可能引發兩岸緊張,蔣萬安對參加雙城論壇顯得保守,情有可原。不過,大陸宣佈12日起東海軍演3天,初步研判針對性並不明顯,蔣萬安可預先做好盤算,除了在適當時機宣佈赴上海外,也應對到對岸後,可以就哪些有益於兩岸交流的事情,表達態度、提出想法。

身爲首都市長,蔣萬安已是全國性政治人物,到上海蔘加雙城論壇,不應以市長身分爲侷限,而應有全局性的視野與關懷,譬如,如何爲兩岸民間交流打通障礙、爲旅遊業爭取商機、爲陸生來臺創造條件,以舒緩緊繃的兩岸關係,他可以着力的地方非常多。期待蔣萬安勇敢到上海,成爲臺灣在對岸的最佳代言人,爲兩岸關係重開機創造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