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拜登時代臺灣牌的價值
因應美國政權交替後的世界新局,各國重新設定外交政策,蔡英文總統也主動出擊,在國際場域發表重要談話,期望爲臺灣開創有利形勢。但她未能正確掌握國際局勢轉折的關鍵點,依然延續過去4年「聯美抗中」的舊思維,甚至增加賭本,不惜以國人健康換取美、日象徵性的支持,偏差的政策無法帶領檯灣走出陰霾,只會帶來更嚴重的國安風險。
蔡英文連續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美國「國際民主協會」及「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的活動中致詞,勾勒出臺灣對外關係積極、樂觀的一面。但制式的政治語言難以引發共鳴與認同,更無法化解臺灣面臨的內外危機;對大陸採取更爲強硬、敵視的態度,只是反映民進黨仍然一廂情願以爲單憑美國的保護傘就可擺脫中共的威脅,但現實世界與民進黨的主觀期望卻是背道而馳。
過去4年,民進黨全面選邊美國、押寶川普,得到的是川普狂打「臺灣牌」,高層官員高調專機訪臺,大規模軍售等象徵性的支持。但在實質層面卻是兩岸關係加速惡化,臺海軍事均勢一面倒傾向中共,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屢創新高;臺灣被排除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區域經濟整合之外;即使在臺美雙邊關係上,除了綠營津津樂道的臺美關係空前友好之外,並沒有深化雙邊關係的具體成效。
展望未來,拜登政府將延續與中國「戰略競爭」的路線,但無意與中共進行全面對抗的意識形態之爭,主張雙方在政治、軍事及經濟上可以「共存」,良性公平競爭可以帶來在公衛、氣候變遷、防止核子擴散等領域的合作機會。
拜登將遵循一中政策
拜登與川普都強調維持與臺灣的良好關係,但拜登陣營堅持遵循一中政策、反對片面改變臺海現狀是最佳方案,拜登政府官員不會發表「臺灣從來不是中國一部分」等令綠營亢奮的言論,甚至官員訪臺及軍售都可能減少。
民進黨不願記取一面倒向川普的教訓,依然將所有籌碼壓在美國新政府,但無法體察拜登將以重建國內經濟,重新凝聚社會共識,及降低政治對立爲施政最高優先,他短期內無意挑起美中關係新爭端,臺灣問題更不會在施政雷達熒幕上。拜登宣佈在國內環境強化前,美國無意簽署任何貿易協議,雖非針對臺灣,卻已暴露民進黨的誤判與一廂情願。
處於困境的民進黨不但不肯糾錯,反而病急亂投醫,可能在日本福島核食議題上重蹈萊豬覆轍,再度以人民健康爲賭注,拉攏日本抗中,同時換取虛幻的CPTPP入場券,這種走偏鋒、高風險的外交操作使臺灣步入更大的危機。
民進黨政策最大的謬誤,還是在拒絕正視中共崛起的事實,希冀美國及結合「理念一致」國家共同抗中,勇於擔任美國反中的急先鋒,結果只見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可能稍微緩和,但並不等同兩岸關係的緊張同步降低。相反地,由於中共掌握更大的主導力量與發言權,兩岸關係將逐漸與美中關係脫勾,中共可以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但不會放鬆對統一的步調。
小英矛盾兩岸更對立
中國的目標在於維持經濟高度成長,鞏固共產黨統治,對外則以發揮經濟、軍事及科技的綜合力量,成爲主宰亞洲的強權。在大陸內部,爲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統一臺灣是必要條件。而外部因素方面,要突破美國的箝制,美中強權競爭加速中共處理臺灣問題的時間表。中共涉外系統警告外國不要涉入中國的核心利益,以及國臺辦發表「臺美勾連註定失敗」系列等大動作,都凸顯了中共的意圖。
面對兩岸新形勢,蔡英文重申「建設性的兩岸對話,在不預設前提下,和平解決歧見」的重要性,卻又強硬表示,「臺灣堅決走不同的路,因此,勢須制止軍事冒險主義」,矛盾的訊息無助於消除兩岸的歧見,沒有實力爲後盾的談話沒有嚇阻力量,只會加深對立。
美國、日本與大陸的智庫最近分別調整預測,原本預估大陸GDP在2035年超越美國,現在已提前到2030年、甚至2028年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拜登政府不會把臺灣當牌打,反而希望兩岸自己解決紛爭,民進黨企圖藉助外力化解大陸壓力,會愈來愈不切實際,「聯美抗中」舊思維必須改變。
兩岸關係千絲萬縷,和平發展、建立對話仍是兩岸最大公約數,兩岸領導人有共同責任降低衝突風險,讓和平發展留下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