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解讀大陸對臺工作會議訊號

旺報社評

大陸今年對臺工作會議召開的時間點十分關鍵,因而引起各方關注。前有蔡總統元旦演說釋出逐步恢復兩岸交流訊號,接着北京明確表態和平統一融合發展方針不變,後有拜登政府多位外交幕僚重申一中政策立場套用汪洋在會上的話,「時」與「勢」對打破兩岸僵局似乎很有利,大陸對臺會有新對策嗎?

沒有意願與蔡政府恢復對話

但從會議的措詞來看,北京還是更擔憂「風險」,對臺政策可能更加保守謹慎。首先,汪洋的講話,引用了不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在省部級研討班上的原話,如「心懷國之大者」,「樹牢底線思維,發揚鬥爭精神」,再如「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等。這些表述,意在轉達最高層要求對臺系統貫徹中央精神之意,若將對臺工作會議與緊接着召開的大陸統戰部長會議對比,更可發現汪洋的講話有大段雷同

換言之,北京高層在全年最重要的對臺會議上,重複着宣示性的論述時,透露的是「有方向卻沒有方法」的尷尬。不僅如此,從汪洋的講話中可以看出,北京沒有武統急統的打算,但也沒有與蔡政府恢復對話的意願。至於會中「務實」層面的工作佈置,多半是「操之在己」地做好在陸臺商、臺企、臺胞的服務和保障,並沒有看到與臺灣官方、二軌乃至與在野政黨團體互動的安排。對外商極具吸引力的「十四五規畫」,涉臺部分也只有原則性宣示,卻未見到如何吸引臺企投資,有利兩岸經濟深化合作,能夠讓臺灣民衆眼睛一亮的具體規畫。

會中提及,「要打破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合作的限制阻撓」,不可否認,過去1年多來蔡政府因爲疫情、選舉需要、美國因素,的確把兩岸交流帶往死衚衕,陸方將責任完全歸咎民進黨,不是全然無理。但目前「時」和「勢」都發生顯著變化,既然蔡政府願意恢復兩岸交流,中美關係也較過去樂觀,如果把上面這句話改成「要打破人爲限制阻撓,與臺灣各界一道恢復和加強兩岸交流合作」,那麼透出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可見北京無意改變強硬的姿態

由此看來,大陸並不期待、也無規畫、更不相信蔡政府有意願和大陸共同維護好兩岸關係、讓兩岸交流回歸常態,這是過去幾年的「強烈不安感」所致。川普政府後期,美臺關係走到了質變的邊緣。美國對臺戰略愈清晰,兩岸政治分歧的模糊空間就愈收窄,這就逼北京不得不提早面對武統的議程,無疑會嚴重干擾大陸聚焦自身發展的「兩個一百年」戰略大局。即便近期拜登幕僚已釋出溫和的對臺政策訊號,但北京的緊張感危機意識仍未緩解,再加上紅綠之間毫無互信,促使北京對新一年兩岸關係難言樂觀,難以放開手腳。

打破僵局的主導權仍在北京

汪洋在這次對臺工作會議中提到「讓臺胞有更多獲得感」,這個概念很好,也很關鍵。不過,結合語境可以判定,這裡「獲得感」所指的,應是在大陸生活居住的臺灣民衆。但大陸應理解,無論是現階段對臺政策,還是未來中長程的統一願景,爭取到2300萬臺灣民衆的「獲得感」纔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在目前情勢下,大陸只能先「操之在己」地做好在陸臺胞的工作,然後以此作爲樣板,爭取更多在臺灣的民衆。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大陸必須要跨出這一步,和臺灣所有人、所有立場的羣體打交道。

近期民調顯示,臺灣民意對蔡政府兩岸政策的不滿意度居首,但兩岸關係關心度卻排名後段。換言之,「不滿意」與「不關心」成了當前臺灣民衆看待兩岸關係的一體兩面。民進黨執政下,雖沒有因臺獨而爆發戰爭,但兩岸關係僵持不下藍營改善兩岸關係的動力也在逐漸減弱,這種局面一旦維持5至10年,「兩岸關係與我無關」的臺灣主流民意逐漸固化。如此一來,「一邊一國」不就從政治口號變爲政治現實了嗎?

英文臺前曾表示,民進黨執政後北京會自動「靠過來」,事實已經證明這個判斷完全錯誤。從這次對臺工作會議中看出,北京既不會向民進黨「靠過去」,也不會期待蔡政府「靠過來」。臺灣四年一度的政治週期,決定了政府很多路線和政策只會翻來覆去、碌碌無爲,打破兩岸關係僵局的主導權還是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