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對待陸生、僑外生不能大小眼

旺報社評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主張在對等、尊嚴、友善前提下,重啓與大陸對話交流,開放陸客與陸生來臺,並允許陸生就業,期能透過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互相認識與瞭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不以爲然,批評侯友宜走回親中老路,不但會造成大量的失業、衝擊社會,更將引起國安問題。賴清德強調,他「絕對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失業問題 沒對症下藥

不過,賴清德曾於11月上旬以黨主席身分在民進黨中常會說,人權沒有國界,希望行政院研議,陸生應比照外籍生納入健保。賴清德的指示雖引起深綠的反彈,但他堅持,基於醫療人權和強化防疫網的考量,這是應走的方向,並表示經過溝通和說明,黨內已可接受。

事實上,有關陸生納保問題,蔡英文總統早在2016年就已拍板,然而,蔡政府執政的第二任都快結束了,賴清德還曾任行政院長,目前更高居副總統,卻都沒有做,在距離選舉這麼短的時間,又突然宣佈「應該要做」,難免令人猜測是爲了選舉。當然,好的政策遲到總比不到好,如果賴清德真的有心將陸生納入健保也很好。

現行法規對陸生工作權極不友善,依《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第15條規定,除與課程學習及服務學習相關的「研究助理」及「教學助理」外,陸生在臺求學期間不能從事專職或兼職工作,連打工都不可以。其次,依前述辦法第18條規定,陸生應於畢業1個月後離境,且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1條及第95條規定,大陸人士不得來臺工作,因此陸生即使取得臺灣學歷,仍不得在臺工作。

如果政府是因爲擔心陸生在臺打工會排擠到本地生打工的機會,那爲何又准許人數是陸生數倍之多的外籍生在臺就學期間可以打工?可見蔡政府在意的,不是會不會影響本地生打工機會,而是政治算計。大陸並未禁止在陸臺生打工或畢業後就業,相形之下,臺灣對陸生打工和就業的規範實在不合理。如果賴清德真的是從人權的角度來考量陸生權益,又怎會反對侯友宜開放陸生就業或打工的主張?畢竟就業也是人權的一環。

排陸無理 人權做一半

賴清德批侯友宜開放陸生就業,「會對百工百業造成重大影響」,然而,侯友宜是在9大工商團體共同舉辦的「與國家未來領導人對談──2023臺灣經濟發展論壇」上宣示這項政策主張,並獲得工商企業界的認同,賴清德的擔心顯然多餘。近年來,臺灣缺工問題嚴重,根據人力銀行調查,至11月爲止,已連續9個月每月工作機會數突破百萬,意思是每個月都缺工達百萬,且呈現增長趨勢。這種情況並未因疫情舒緩得到改善,人力銀行調查指出,目前企業平均一個職位的招募天數是47.7天,比前一年多了2.2天,可見人力有多難找。

想必蔡政府知道企業對缺工問題的焦慮,纔會與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準備引進印度移工;事實上,在此之前,蔡政府已通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只要是在臺工作滿6年以上的移工,或是取得我國副學士(專科)學位的僑外生,都可由僱主申請在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且沒有工作年限的限制。

臺灣缺工問題越來越嚴重,蔡政府一面不斷打開大門、引進各國青年就業人口,一面又對語言相同、相對可以有較好適應能力的陸生大門深鎖,不給陸生打工與就業的機會,恐怕難有說服力;尤其兩岸經貿關係密切,若是聘用在臺灣求學的陸生,可發揮連結與溝通的功能,應該會是相當好用的人才,蔡政府寧可引進10萬印度大軍,也不願讓陸生爲在臺企業服務,實在很不合理,也不符合企業之需。

政府開放陸生來臺初衷,除了鼓勵兩岸交流,更希望能促進兩岸學生良性互動、增加相互理解;隨着臺灣缺工問題成爲產業危機,陸生也可進一步爲臺灣效力。不論是哪個政黨執政,都應排除現行法令對陸生的不合理限制,讓陸生和僑外生享有同樣的權利,都能納保、打工,畢業後都有機會留下來工作。賴清德若不希望當選後兩岸關係更惡化,更不能好人做一半,對陸生和僑外生要一體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