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進黨與國際現實的距離
美中強權因臺灣問題而升高軍事對抗姿態,已不再是假議題,各國國際政治及軍事專家莫不高度關注,唯獨可能成爲戰場的臺灣,卻拒絕面對現實,以意識形態扭曲問題本質,政治口水淹沒理性討論,政治操作掩飾真相。
沒錯,中共從未放棄統一臺灣,兩岸一直處於敵對狀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更對和平統一臺灣展現強烈的意志與決心,但「和統、武統」始終是中共兩手策略,因而馬政府時代兩岸關係順暢,蔡政府第一任期基本上仍處於可管控局面。但近期兩岸緊張情勢遽然升高,臺海現狀基礎鬆動,主要是因爲美中從戰略伙伴轉變爲競爭、對抗關係,這與過去數次臺海危機本質上有極大不同。民進黨政府卻想利用美中交惡機會脫離大陸,不惜造成兩岸脫鉤,兩岸關係纔會急遽惡化。
臺灣是美中臺三邊關係最弱一環,又無法掌控關鍵因素,趁勢與大陸脫鉤的思維充滿了盲點與漏洞。從最重要的美國因素分析,川普政府翻轉了1970年代初以來的交往接觸策略,全盤否定美中關係和解的成果,而以全面對抗取代。抗中雖然是美國兩黨共識,但川普的中國政策充斥事實及邏輯誤謬,將註定失敗;美中如持續依循川普對抗路線,終將陷入「新冷戰」局面,軍事衝突風險隨之上升。民進黨政府毫無保留地附和一個錯誤政策,其結局實在難以樂觀。
再從美臺雙邊關係來看,無論在軍售案、內閣部長級官員訪臺等方面,川普政府對臺灣的友好支持態度確實超過美臺斷交後的歷任總統,但耐人尋味的是,川普是爲了加強與臺灣雙邊關係,或是在打反中戰略架構下的「臺灣牌」?更關鍵處是,美國對臺灣的安全保證並不明確,美國退休官員、學者專家曾呼籲川普政府「重新評估、界定、釐清」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他們認爲,在情勢不明朗之下,保持戰略模糊有其意義,但無法對中共構成強大嚇阻力量,反而會助長中共。換言之,戰略模糊的代價與風險已超過預期功效。
但美國是否擁有足夠軍力有效嚇阻、壓制中共對臺灣的軍事行動?美國人是否願意面對龐大生命、財產損失?去年10月「芝加哥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民調顯示,只有35%美國民衆贊成出兵協防颱灣;何況美國新冠肺炎傳染、種族歧視、社會正義及經濟衰退等諸多嚴重問題,都令美國難以對臺灣的安全做出進一步承諾。最關鍵的是,視「美國優先」爲圭臬的川普從來就不認爲美國應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更從來就不熱衷於「筆尖大」的臺灣。
大陸也面臨嚴重的外部挑戰及壓力,大陸經濟成長長期趨緩,亟待轉型,全球反中情緒高漲,美國全面壓制大陸,連帶衝擊經濟、科技、軍事等層面。這些不利因素對中共的國力及國際地位造成負面影響,中共可能因而調整策略,採取溫和立場,接受以規範爲基礎的全球體制,但中共政權及習近平的領導地位不會因此鬆動,對涉及主權、領土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反而更爲堅定、強硬。
低估中共高估美國
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時,中共因爲美國兩艘航空母艦出現在臺灣附近海域就被迫退卻,在飽受羞辱後,今天中共已發展現代化、具有高度攻擊力的龐大軍力,特別是在西太平洋擁有地緣主場優勢,低估中共的戰鬥力與意志力將是非常危險之舉。
大陸太近、美國太遠,兩岸軍力急遽失衡、美國安全承諾曖昧不明,臺灣處境其實更危險,夾在中美兩強間,臺灣決策選項有限,但仍可有積極作爲。除了持續爭取美國的支持,加強充實國力,建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國防力量外,更要展現改善兩岸關係、降低兩岸敵意的用心,在兩強間維持平衡。
大陸並不打算和美國擴大沖突,暫時也不會以武力處理兩岸問題,但民進黨低估中共軍力及使用武力的決心,高估美國聲援臺灣的意願,在對抗大陸的路上愈走愈快,一旦嗨過頭而擦槍走火,將是臺灣的悲劇。蔡英文質疑前總統馬英九,「爲什麼您的想法,和主流民意有這麼遠的距離?」同樣的問題,「爲什麼民進黨的認知,和國際現實有這麼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