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臺灣與「悠然過活」的距離

過去八年來年輕族羣所殷殷期盼的興建社會住宅目標再三跳票,讓「居住正義」理想,始終仍停留在夢鄉。圖/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準總統賴清德於出席民進黨舉辦的「投資未來世代」青年論壇成果發表會,與年輕族羣對談時表示,過去在競選臺南市長時,曾經以文學家葉石濤先生的文字描繪「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作爲政見,進而將其轉化爲市政政策。因此,「520」就任總統之後,他將要求行政團隊致力打造臺灣爲適合「悠然過活」的地方。

賴清德指出,「投資未來世代」方向將會包括:年輕家長的公共支持、租屋族羣的公共支持、投資青年的國際視野、投資未來的教育創新、青年族羣的身心健康、青年族羣的公共參與等六大議題;同時,在推動思維上將有別於過去,並非從社會福利的角度採取部會政策專業爲分類,而是以人爲核心。亦即將聚焦於人的投資,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政府投資而成長茁壯,在每個人皆有希望下,國家始有希望。

觀察賴清德與未來世代對談的承諾,似爲挽救逐漸鬆散的年輕族羣選票,從選擇的議題方向也可以發現,仍然採取避重就輕針對未來世代較喜愛的議題,進行描繪憧憬,然而對將臺灣打造爲適合「悠然過活」地方所迫切需要解決之基本條件,例如:「低薪資」、「高房價」等議題,卻又刻意避談或輕描淡寫。

先從低薪資困境來說,回顧過去八年以來,政府積極透過調整基本工資,促進企業提高加薪意願,希望解決年輕族羣薪資停滯問題。不過,由於受僱人員勞務報酬分配未能公平落實,使得受僱人員迄今難以擺脫低薪資泥淖。據主計總處統計,受僱人員勞務報酬分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重,從蔡政府上臺首年(2016年)的44.09%,逐年降低至2021年的43.03%,創下歷年最低;與此同時,企業營業盈餘佔比則是從35.06%,持續上升至36.53%,創下歷年最高。

再就高房價問題而言,一方面薪資成長停滯多年,另方面房價又在泛濫的資金炒作下年年高漲,正是造成年輕族羣過活陷入困境的關鍵。儘管賴清德指出,未來將會透過中央連結地方政府,利用都市更新或土地重劃(包括六都必須提供5%、縣市至少提供3%土地)資源,積極興建社會住宅,然而他所提出的社會住宅構想並非新政策,而是蔡政府已公告的舊政策,加上過去八年來年輕族羣所殷殷期盼的興建社會住宅目標卻又再三跳票,讓政府高舉的「居住正義」理想,始終仍停留在夢鄉。

然而,更加令人無法輕忽的是,年輕族羣在低薪資、高房價壓力下所延伸的「不結婚」、「不生育」問題,其實已造成臺灣人口結構不斷老化的國安危機。觀察近年資料統計可以發現,2000年結婚率仍維持在千分之八,目前已下降至千分之五。至於結婚對數方面,從2000年的18萬對,逐漸下降至目前的12萬對。此一難堪的事實,使得國內生育率已持續三年皆低於1.0,去年甚至已降至0.87,創下歷年新低。亦即政府未來若要增加生育率,則需提高結婚率,若要落實促進結婚率及生育率,則需優先解決未來世代低薪資、高房價問題。

至於臺灣能否成爲未來世代適合「悠然過活」的地方?很顯然地,從上述數據觀察可知,與賴清德的「憧憬」距離,似近猶遠。也就是說,賴清德所期待的「悠然過活」願景,並非只靠其幕僚透過華麗詞藻與文青語彙,針對未來「憧憬」進行描繪或堆砌包裝,就可以達成。而是需要讓包括未來世代在內的廣大民衆,感同身受賴清德上任之後在治理國家上所投入的宏觀規劃與努力。

在「520」執政團隊即將交接之際,我們認爲賴清德必須以苦民所苦的態度,探索八年來被蔡政府忽略的年輕世代「低薪資、高房價」困境與癥結。同時,針對這些當務之急,提出務實可行的對策,唯有消弭這些威脅社會發展的潛在危機,纔有可能進一步打造臺灣爲真正適合年輕世代「悠然過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