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融入紅色元素 黨史教育走深走實

《啓航》 樑伶、馮蔓淇黎駿昊劉善

《反抗》 劉幸昌、劉心儀楊子怡何怡文陳炳

《絲》 陳晟剛周希嵐崔瑩劉楠

《遵義會議》 歐陽莉、凌傑

疫然前行》 陳運凱、孫堉嘉、賈豪傑

《革命焰火開始的地方》 餘佳欣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週年,以此爲契機,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開發了將黨史紅色主題與《設計基礎課程融合的創新課程,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讓學生在設計基礎訓練的同時,學習黨史,重溫黨的發展歷程

這次課程是廣州美術學院廣大師生“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的鮮活體現,是一次“藝術+思政”的嘗試。參與這次課程的都是大一的學生,爲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需要對黨史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要對設計語言和設計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這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樣的探索和嘗試,其意義和價值已經超越了作品與課程本身。因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黨的歷史進行了較爲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並且掌握了將概念轉化爲專業語言的本領。

課程由美術教育學院的歐陽莉、麥綺琪、強墨三位老師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蘇雲升老師共同輔導完成,參與的學生有美術教育學院大一平面班與繪畫班的70位同學。學生們深入瞭解中國共產黨在這百年曆史中的發展歷程,又融合實踐了專業知識,做到了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短時間完成這次創作任務,體現出了他們在黨史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精神激勵。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髮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老師們經過多次研究之後,確定通過十九次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將整個黨的百年曆史貫穿起來。老師們將70位學生分成19組,每一組同學以一次代表大會爲主題,學習這一次代表大會的時代背景與主要內容。課程的開始便是隨着蘇雲升老師對黨史資料的講解展開的,他主要講解中國共產黨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學生在聽課學習後,繼續收集有關黨史資料進行立體結構的初步設計,先把作品思路立起來;學生們通過多次討論加入新內容後,老師再從不同的專業角度對學生的方案進行輔導。課程共計四周36學時,第一週和第二週通過兩個課題建立和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和立體造型能力,第三週的課題爲紙的立體造型,每位同學從這一次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中選取典型的內容和元素進行立體結構的設計;第四周的課題爲立體空間造型,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方案的設計與創作,從具象走向抽象到意象,在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主要的內容和精神中提取元素,進行空間構造,從某種角度去表達這次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傳達的重要使命。

今年4月15日,《設計基礎》課程結課,該課程紅色主題作品展在廣州大學城廣州美術學院校區圖書館開展,展覽受到學校師生們的廣泛關注與好評。蘇雲升老師介紹道:“專業課題與思政主題通過課程自然的結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在思想層面的政治認知,不斷塑造正確的人生觀。”

麥綺琪、強墨老師分享了幾個學生讓人爲之眼前一亮的作品,一部分是以立體書來呈現,作者敘事性方式較爲樸素的元素,用紙材重構黨史;另一部分更是把內容提煉昇華,用抽象的空間手段來體現黨史,老師設定將作品成品框在20釐米見方的立方空間裡,通過第一二週的學習立構基礎,同學們瞭解了很多材料應用的手法,在小小的空間裡做出無限張力,有的甚至能呈現出一些當代藝術作品的端倪,要是將作品放大到一定程度作爲公共空間裝置也是不無可能的。

本次課程的成果已經與廣州市圖書館達成巡展合作,充分發揮廣州美術學院“美育+黨建”設計基礎作品的體量優勢,從富有美感的作品出發,從美育角度切入,從國際化的公共教育視野考慮,給大衆提供一個“美育+黨建”浸潤的空間。

學生的作品通過豐富的紅色經典畫面與創新的造型將藝術與黨史學習有機融合,再現黨的奮鬥歷程,讚頌黨的輝煌業績,凝聚黨的力量。學生在學習中直接感受黨史、瞭解黨史、理解黨史,用藝術的方式創作的同時,切身體會紅色文化所傳播出來的信念之美。通過藝術教育的提煉,探尋此次展覽在社會美育中的作用,以藝術之美助推美育內涵,在展覽現場搭配公共美育課程,在課程轉化中,使更多的觀衆能在學習黨史的同時走近藝術。

這次實踐證明:黨建與美育之間,思政與專業之間,其實是可以跨越的。廣州美術學院給專業老師提供了非常寬廣的平臺,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們可以實驗性地開展課程,有效地進行思政教育,將內容與形式通過新生代大學生的轉化,使得跨學科專業的課程能夠進行完美結合。廣州美術學院的“美育+黨建”的課程開發與學生的作品成果,與廣州美術學院一直以來耕耘的大型雕塑敘事、歷史繪畫說百年黨史相輔相成,可以從不同角度激發人的創造力、想象力,體現出獨具美院特色的育人優勢。

(作者:黃新然、歐陽莉,爲廣州美術學院教師)

總策劃:謝昌晶穆林

參與老師:歐陽莉、麥綺琪、強墨、蘇雲升、吳慧平、賴榮幸、譚國柱黃光宇(廣州圖書館)。

參與學生:樑伶、馮蔓淇、黎駿昊、劉善、劉幸昌、劉心儀、楊子怡、何怡文、陳炳先等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