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思政教育

原標題: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思政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育人目標,重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並將之轉化爲實際的行動力。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蘊含着強大的精神力量,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資源。是以,高校應重視黨史學習教育,並將其有機融入思政教育,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抓緊思政課堂,促進深度融合

高校思政課堂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校要想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就要緊抓思政課堂,打好鑄魂育人“主動仗”。其一,重視培養方案的制定,爲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堂提供方向。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教師開展思政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影響思政教學內容、思政教學模式、思政教學形式等,具有重要意義。對此,高校在制定思政教育培養方案時,應將黨史學習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將相關內容明確列入其中,並對黨史學習教育賦予相應的學分,規定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和考試方可畢業,以便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切實融入思政教育。其二,完善思政課程教材內容,找到思政課程教學與黨史學習教育的契合點。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程教材內容可於無形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豐富學生的史學知識,幫助學生汲取精神力量,是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重要舉措。對此,高校應在教材中突出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內容,幫助大學生全面系統瞭解中國共產黨奮鬥歷程,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三,完善思政課程備課內容,有利於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在思政課程教學中的全面融合。

抓牢實踐活動,豐富融入形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過程中,應在開展理論教學基礎上,緊抓實踐活動這個“第二課堂”,引導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對黨史的理解。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其一,積極舉辦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相關的主題活動。一方面,高校教師可爲大學生提供與黨史學習教育相關的研究專題內容,積極鼓勵大學生選取感興趣的專題並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開展實踐研究,讓其在研究過程中豐富自身知識面,深入瞭解黨史、感悟黨史。另一方面,高校應主動邀請黨史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爲學生提供與專家學者近距離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在聽講、交流中拓寬其對黨史的認知範圍、加深對黨的瞭解。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黨史知識競賽、紅色故事分享、紅色經典閱讀、紅色文藝演出等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實踐時更爲直觀地感受黨的奮鬥歷程、傳承黨的奮進精神。其二,組織師生走出校園,參觀歷史博物館、烈士陵園、黨史紀念館、革命根據地等紅色教育基地,在參觀過程中激發大學生愛國熱情,培育家國情懷。

抓活信息技術新手段,拓展融入渠道

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正潛移默化影響着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藉助其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思政教育,有利於推動傳播方式及教育方式的更新,更加適應學生需求。其一,重視校園網絡平臺的建設。在已有的微信公衆號、抖音號、微博號、官網等網絡平臺,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專欄,從而拓寬黨史學習教育育人渠道。在此基礎上,高校可積極建立黨史學習教育網絡平臺,在該平臺中分門別類地呈現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爲學生提供豐富且優質的學習資源,並開設答題專欄和交流窗口,使學生在答題和交流中查漏補缺,不斷鞏固所學的黨史知識。其二,用好“學習強國”平臺。“學習強國”中設有黨史頻道,旨在從黨史人物、黨史故事、黨史知識和黨史研究等角度進行黨史學習教育,資源豐富且形式多樣。藉助該平臺,通過視頻、圖片、音頻、文章等方式傳播黨史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黨史的積極性。其三,利用諸多線上課堂,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形成包括音頻、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網絡課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學習效果。其四,利用VR技術、MR技術、AR技術等,構建虛擬課堂,讓學生在可感、可觸、可視的情境中瞭解黨的百年奮鬥歷程,感受紅色文化,達到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目的。

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融入成效

教師是開展教學的關鍵力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知識技能是提升其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其一,高校應爲教師提供專門的黨史學習教育知識培訓,如開展與黨史相關的研修班或者實地考察項目,幫助教師更爲系統地掌握黨史知識,爲其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教學活動奠定知識基礎。其二,嚴格教師入職標準。教師的一言一行均會對學生產生一定影響,在開展教師招聘工作中,高校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思政教育專業背景及其就讀期間具體表現與所獲榮譽,也要重點關注其專業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以便將德才兼備的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爲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實施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奠定基礎。其三,建立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師德師風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基於此,高校可通過師生互評、同事互評、領導評價等方式,以及公開課觀摩、教師教學競賽等具體活動,對教師教學能力和師德師風開展評估,以評估結果幫助教師明確自身的優缺點,助力其在改進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和教學水平。

(王晨,作者單位:武漢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