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財發佈最新報告!田國強:預計二季度GDP增速8.6%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

7月11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在滬發佈《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預測年中報告》。報告以“新格局下的中國經濟:變局與應對”爲主題,分析了上半年我國經濟反彈勢頭良好,宏觀指標穩步復甦的同時,如何應對國際上各種不利因素與國內深層次問題疊加的複雜性、長期性,對潛在的經濟金融風險做出準確預判,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局面的準備。發佈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總負責人田國強教授及課題組分別對報告作總體介紹和具體解讀。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財政部政策研究室二級巡視員趙則永,中國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談從炎,江蘇省原地稅局局長江建平,上海昶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秋等出席發佈會。

田國強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項目和《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進行了介紹。他表示,該項目由近30位畢業於國內外一流大學的海歸和本土博士相結合的大型研究團隊組成,爲分析與預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紮實的人才保障;建立了充分考慮中國國情的、由13個板塊組成的大型宏觀分析與預測模型,並在進一步擴充和完善中,使得模型更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現實性;短期風險防控和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改革治理的穩中求進相結合,爲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田國強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走勢給出了基本判斷,他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反彈勢頭良好,宏觀指標穩步復甦,消費潛力穩步釋放,投資複合增速持續回升,勞動力市場持續回暖,進出口增速持續攀升,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內寬幅雙向波動預計二季度GDP增速8.6%,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爲“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然而,受國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高企和我國經濟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影響,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保持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仍面臨壓力。他強調,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着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問題嚴重、資本市場風險擴大、銀行效率下降與地方政府債務持續惡化等內部不確定性,從中長期來看,面臨要素驅動紅利大幅下降、長期受益的全球化紅利減弱以及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脫鉤態勢短期內難以扭轉等挑戰。此外,由於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今年以來快速上升,使得產業鏈中、下游企業成本激增,導致很多企業的經營利潤下降,尤其是許多中、小企業受到了較爲明顯的負面衝擊。

爲了支持實體經濟,中國人民銀行7月9日宣佈了全面降準,在繼續保持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對流動性進行了合理放鬆,以此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推動貸款利率平穩回落。田國強認爲,在當前財政政策空間有限和保持貨幣政策基本穩定的條件下,如有必要,一定的降準、降息可能會成爲中央貨幣政策的一個選項。

面向未來一個時期,田國強指出,中國除了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需求側改革和管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挖掘內部需求潛力外,還要進一步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深化高層次國際經濟合作,爲構建高質量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互動新發展格局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圍繞高層次國際經濟合作從三方面着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第一,深化規則標準制度型開放,參與乃至引領全球經貿規則升級,倒逼國內經濟改革深化,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規則制度基礎。當前,世界各國圍繞全球經貿規則的博弈日趨激烈,新冠疫情又推高了全球經貿合作的壁壘,同時新技術革命也推動新領域的規則、標準不斷出臺,這些都要求中國必須深化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更高標準貿易協定,在參與乃至引領相關領域更高標準的全球性經貿和投資規則設計、調整的過程中,更好地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以此促進、倒逼國內經濟改革深化,尤其是知識產權保護、國有企業、政府補貼等領域的新型規則設計,在更高的水平上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相互促進,實現商品服務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二,充分發揮市場、民企的活力優勢,激發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動力,大力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彈性和競爭力。受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及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世界各國紛紛重新審視自身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安全問題,在地化、多元化建設正成爲各國進行產業再佈局的重點考量。在此背景下,中國同樣需要思考如何來提高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彈性和競爭力,以穩定的價值鏈來暢通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的通路,以競爭中性和所有制中立來落實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綜合來看,這需要從民企主導技術創新和第三方市場經濟合作兩個角度雙管齊下,有助於強化中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讓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落地生根。

第三,響應數字技術變革新能源變革,更換賽道,面向世界拓展數字經濟和新能源經濟合作機遇空間,促進中國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當前,以大數據、雲計算、5G和人工智能等爲代表的數字技術和新能源革命方興未艾。數字化轉型將成爲世界和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動力,數字經濟合作應成爲當前中國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的一大重點內容。中國應積極同各方探討並制定全球數字治理規則,爲全球經濟注入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發展的新動能。同時加快建設“光伏、特高壓、新能源”三位一體體系。這是中國突破圍堵或遏制的一個重大戰略突圍點,分別對應着新能源發電、能源傳輸和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是今後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有效能源體系的根本性發展方向。中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儲備和製造能力處於全球前列,應發揮新能源全產業鏈優勢,與其他國家積極開展新能源項目合作。

隨後,課題組對《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進行了具體解讀。課題組運用國際前沿的楔值法對各領域,各層面的不同改革力度路徑在幫助有效釋放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上所作的估算,正是課題組評估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重要出發點和參照系。課題組充分重視對各種風險的防範和化解,對不同情景下的經濟走勢、短期政策應對和中長期治理,給出了有針對性的結果和觀點。基於中國宏觀經濟預測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擬結果,課題組測算,在基準情景下,2021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爲9.3%,CPI增長0.9%,PPI增長5.3%,GDP平減指數增長2.6%,消費增長12.6%,投資增長7.5%,出口增長19.6%,進口增長27.6%,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Y/USD)將在6.5附近寬幅震盪。考慮到外部環境惡化、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房地產景氣度下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國外疫苗接種有效率不及預期等因素,課題組還作出了5種不同情景分析。

課題組表示,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呈現以下特點:消費潛力穩定釋放,老齡化減緩消費增速,投資邊際放緩,製造業投資轉正,地產投資承壓,房企違約顯現,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政策下房地產資金來源緊張;進出口增速持續攀升,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的增速差距均進一步擴大,中國出口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提升將面臨困難;就業市場回暖,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城市內部不平等變大,CPI溫和上漲、PPI快速衝高,剪刀差迅速擴大,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波動上升;外匯儲備規模總體穩定,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增強,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勞動力教育水平提升顯著,但錯配現象嚴重,過度教育的工資“懲罰”效應顯著,老齡化勢頭明顯;家庭部門繼續加槓桿,房貸佔比日益增加,家庭投資渠道日益收窄;銀行系統整體穩定,中小銀行風險溢出水平持續上升,地方政府債務償債壓力較大,金融資源錯配嚴重,亟待推進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報告發布後,盛鬆成、趙則永、談從炎、江建平、張秋等對年中報告進行了點評,並對課題組進一步完善有關研究提出了建議。盛鬆成、談從炎分別作題爲《全面降準促進經濟穩定發展》《中國經濟上半年的運行特徵與展望》的主旨報告。

盛鬆成圍繞《全面降準促進經濟穩定發展》主題,從中國人民銀行近期關於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決定切入,指出此舉是爲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他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18.3%,二季度亦有望實現8%左右的高增速,隨着低基數效應減退,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或降至5%-7%;消費復甦緩慢,投資不及預期;過去一年多,全球疫情衝擊造成供應鏈斷裂,我國出口超預期高增長,成爲經濟恢復的重要引擎;今年我國財政政策力度弱於去年,財政支出增速大幅低於收入增速,這與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有關,但也反映財政潛力有限,貨幣政策應給予配合和支持。

盛鬆成強調,短期內我國通脹壓力不大,資產價格相對平穩,這是下半年貨幣政策穩中趨鬆的必要條件。關於貨幣政策,他提出,結合商業銀行餘額存貸比、MLF到期數量、金融機構超儲率等因素來看,市場流動性趨緊,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是我國當前防風險的兩大重點領域,應通過宏觀審慎管理而非緊縮的貨幣政策來防範風險。

談從炎圍繞《上半年中國經濟的運行特徵與展望》主題,就中國經濟上半年運行的情況給出了總體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判斷。他指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1-5月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7%,經濟開局良好,二季度持續穩步恢復,各項指標快速增長。經濟結構方面,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供需趨於平衡,外需拉動作用強於內需。上半年出口仍保持高位,得益於海外生產繼續恢復。內需方面,投資回暖,結構上製造業回升、房地產高增;消費緩升,1-5月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兩年平均增速不到疫情前平均水平一半;頭部企業恢復快;通脹升溫,PPI前段時間創新高,CPI溫和上升。

談從炎還分析道,近期外部風險有增加大趨勢,內部風險有所積累,風險外部大於內部,而總體可控。關於下半年的中國經濟運行,他表示,預計迴歸常態;外需仍強,增速邊際趨緩;投資向好,消費穩步恢復;PPI高位回落,CPI總體可控。政策上,短期內週期性調控壓力較小,需用好政策窗口,着眼長遠,着力結構性改革。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關注本站研究局官方視頻號,看書本上學不到的新鮮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