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老是在外 國人飲食攝取欠「糙」 

董氏基金會建議國人每天應吃一碗約七分滿的糙米飯。(圖/翻攝自網路)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三餐老是在外的民衆爲數衆多,爲求方便迅速,許多人經常選擇油炸速食做爲正餐,而外食也容易有攝取蔬果量不足、營養素不均衡的現象發生。根據衛生署公告飲食指標,國人應有三分之一的主食來自全谷根莖類,其中又以吃糙米是攝取全穀類最簡單的方法,建議每人每天應吃一碗約七分滿的米飯。董氏基金會特別呼籲,餐飲業者應增加供應糙米等全穀類,方便讓外食族獲得每日所需營養。

全谷更富含維生素B羣、礦物質鈣、鐵、鉀及植物雌激素等,尤其是國人常缺乏的維生素B1、B2,許多研究證實,主食改吃全谷有助於預防多種慢性病,如癌症、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吃全谷」是健康新趨勢,衛生署於民國100年公佈的國民飲食指南指標,內容即建議三餐以全谷根莖類爲主食,而且至少應有三分之一主食來自全穀類。有鑑於現代外食人口日增,飲食過於精緻,蔬果纖維素攝取量有限,由於穀類製品例如白米飯是國人最常見的主食,董氏基金會20日上午舉行「三餐在外,跟糙米說Hi」記者會(如左圖/取自董氏基金會),會中即鼓勵民衆,若能將主食改吃全穀類,例如多吃糙米可爲健康加分。

臺灣人熱愛美食衆所皆知,但是對於吃的營養與否卻很隨便!不少人三餐都是「老外」一族,每日經常食用大量速食垃圾食物,營養攝取呈現嚴重不均衡的問題,外食族就算懂得養生之道,想要吃到健康的糙米卻不是件容易的事。董氏基金會調查北市100家便當等業者,發現不少業者覺得要多煮一鍋糙米很麻煩、得多花成本,或認爲素食才需要提供糙米,有高達九成的餐飲業者僅供應白米飯;就算有業者提供,也只是「意思意思」把些許糙米、五穀類加入白米一起煮,但全谷比率不到50%。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根據衛生署公告的飲食指標,國人應有三分之一的主食來自全谷根莖類,吃糙米是攝取全穀類最簡單的方法,並非素食或有特殊健康需求者,纔有吃糙米的需求。她建議每人每天應吃一碗約七分滿的糙米飯,同時也呼籲餐飲業者應增加供應糙米等全穀類。

談到有些消費者對於糙米的乾硬口感接受度不高,許惠玉建議,可以加入少許的麥片、或是紫米等烹煮,增加口感及賣相,或是做成壽司飯糰等料理。

基金會也邀請農改場專家,推薦今年國內新改良的品種臺南14號」、「花蓮21號」,兩種糙米口感都香甜軟Q,有黏彈性,臺南14號炊煮前更不用像一般糙米需要先浸泡,一樣可以吃到鬆軟的米飯。另外已推出多年的「臺梗16號」,易吸收水分,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