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技工荒”?人社部:擬採取三方面措施

人民網北京12月18日電 今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問:近年來,“技工荒”成爲全國製造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勞動力市場上高級藍領人才奇缺,技能型生產崗位人才難求,人社部下一步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還有哪些舉措?

張立新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仍面臨許多嚴峻的問題:一是技能人才數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二是與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相比,技能人才待遇不高,獲得感不強。三是技能人才培養週期長、培養成本高,人員流動性大,企業培養動力不足。四是重學歷、輕技能的社會觀念尚未根本改變。基於上述原因,加快培養素質勞動者的任務十分艱鉅,需要綜合施策,長期努力加以改善。

張立新介紹,下一步擬採取三方面措施

第一方面,加強培養培訓,擴大技能人才供給規模。一是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立政府財政資金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社會捐助贊助、勞動者個人付費的多元投入機制,提升培訓供給能力。要鼓勵企業辦培訓,開展職工技能培訓。要推廣“互聯網+職業培訓”模式,提高培訓針對性有效性。二是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堅持以促進就業、適應產業需求爲導向,不斷調整技工院校專業結構和佈局,深化校企合作,深化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使得技能人才培養與就業和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吻合度。

第二方面,加強激勵,提高職工隊伍穩定性。一是推動落實《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要求,全面改善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二是健全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堅持以用爲本,推動企業建立技能人才多層次發展通道。鼓勵企業吸納高技能人才參與重大生產決策、生產科研攻關。三是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評價,並且落實待遇。四是完善以國家獎勵爲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爲主體、社會獎勵爲補充的技能人才表彰制度。五是加大組織職業技能競賽工作力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對取得優異成績的選手要給予榮譽和物質獎勵。

第三方面,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社會風尚精益求精敬業風氣。一是注重從人才培養源頭上弘揚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等內涵納入到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作爲職業道德要求的重要內容,塑造勞動者良好的職業素養。二是在培養培訓的全過程強化工匠精神,推進工匠精神進學校、進課堂、進企業。三是做好工匠精神的長期持續宣傳。結合“五一”國際勞動節世界青年技能日等重要節點,包括舉辦世界技能大賽、全國技能大賽等重大活動,做好集中宣傳,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通過全方位的舉措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供給,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使得高技能人才能夠適應整個產業發展需求,爲“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