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骨科醫學博士:簡單的「腳跟着地」 就能活化筋骨

日本骨科醫學博士推薦簡單的「腳跟着地動作,對活化筋骨、強化肌力有幫助。(示意圖/Shutterstock)

若不增加肌肉量及骨質量,下盤無法重返青春骨頭變得疏鬆、易骨折,就是骨質疏鬆症。日本骨科醫學博士中村幸男在《5分鐘柔性深蹲×腳跟着地》一書中提到,日常若做腳跟着地的動作,能適當強化骨頭,幫助肌肉和骨頭保持活力,每個人都做得到!

精彩書摘

帶給骨頭負擔的話,骨頭就會變得強健。

通常能夠產生效果的是像網球馬拉松等,給骨頭很大的衝擊力、反覆同樣動作的運動。話說回來,平常運動量就不足的人,有辦法做到需要大肺活量的運動嗎?沒辦法吧。所以我推薦大家做腳跟着地運動。

前面提過,骨頭裡有製造骨頭的成骨細胞與破壞骨頭的噬骨細胞,骨頭每一天都會新陳代謝,實際上主要發出「破壞骨頭」、「製造骨頭」指令的就是骨細胞。

硬化蛋白會阻斷能夠促成骨頭形成、使骨頭強健的Wnt訊息傳遞路徑(Wnt signaling pathway),使骨頭變得疏鬆。腳跟着地的效果主要與硬化蛋白有關。

骨細胞感覺骨頭受到衝擊時就會開始運作,並依據衝擊程度決定是否要製造新骨頭。換言之,給骨頭愈大的刺激,愈能抑制會使骨頭疏鬆的硬化蛋白的過度分泌。

或許有人一聽到衝擊就覺得好像很痛,但請將其想成運動帶來的刺激。或是你認爲只要是運動什麼都好,其實不然,重點是要給關節帶來衝擊。

腳跟着地動作。(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介紹的腳跟着地運動非常簡單,只要站在地板等硬地上,將腳跟擡起再用力放下即可。髖骨所感受到的、那股由腳跟着地帶來的衝擊,就是腳跟着地有效果的證據,能夠增加髖骨的骨量。不過如果腳伸得直直的,衝擊會傳到腦,因此在做的時候,腳稍微彎曲比較好。

因爲是非常簡單的運動,或許有人會半信半疑,但只要測試腳跟着地帶來的衝擊程度,就會得出其程度與打網球相差不遠的結果。

我也實際讓骨質疏鬆症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時,持續做腳跟着地運動,然後測量骨量。在藥物治療後,股骨頸的骨量兩年下來通常平均能提升三~四%,如果同時做腳跟着地運動和重新檢視飲食生活,一年平均能提升八%。

等做習慣之後,還請務必挑戰雙腳跳起後腳跟着地」和「單腳跳起後腳跟着地」。「從挑戰新事物變成熟能生巧」,如此反覆進行後,也會更有自信心。

肚臍體操乍看之下似乎和預防骨質疏鬆症無關,其實大有關係。背部肌肉爲了隨時支撐脊椎,所以具有肌力,腹肌卻不是自然就會有肌力的部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有意識地鍛鍊,隨着年紀增長,肌力就會衰退。

縮肚臍操。(圖/時報出版提供)

鍛鍊腹肌並與背肌取得平衡,腰痛就會減輕,腰椎的骨量也可能因此增加。

髖關節會痛的人請做能增加軟骨的髖關節擺動體操並務必養成習慣。藉由雙腳不斷擺動,能讓骨頭與骨頭之間的軟骨間隙變寬、變廣。

隨着年紀增長,髖關節的活動會惡化,有些人甚至會感到疼痛。一旦疼痛消失、髖關節的動作變得靈活,身體的活動度也會變好。爲了替骨量增加做好準備,請將髖關節擺動體操變成生活習慣

(本文摘自《5分鐘柔性深蹲×腳跟着地:有效強化隨年齡流失的肌肉和骨質》/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中村幸男

醫學博士。

日本長野縣出生,自治醫科大學畢業後,二○○六年至二○○九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部擔任講師,後擔任信州大學醫學部骨科講師。專長於骨頭、關節、骨質疏鬆症,曾榮獲許多日本與國際骨科研究相關獎項。爲日本整形外科學會專門醫師、日本風溼學會專門醫師(JCR)、指導醫師、評議員、日本骨代謝學會評議員。

爲了推廣延長健康壽命的觀念,活躍於長野縣內外並大力推動防止骨頭、運動障礙症候羣(LCOMO)的活動。二○一五年起製作「骨質疏鬆症手冊」在信州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骨科分送給治療中的病人,致力於骨頭保養照顧工作。曾上朝日電視臺「全民家庭醫學」等節目向大衆宣導健康的重要性。

譯者簡介】

謝晴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爲文字工作者

譯有《叫不出名字的家事爲什麼怎麼做都做不完?!無名家事圖鑑》、《不該忍耐的18種健康警訊》、《5分鐘走路治痛法》、《就是喜歡有氣質的自己》、《每天都是好心情》等健康、設計、心理勵志類書籍

《5分鐘柔性深蹲×腳跟着地:有效強化隨年齡流失的肌肉和骨質》/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