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僅300多人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家屋80年後重現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舉行「卡那卡那富族部落傳統家屋竣工儀式,園區舞者穿着卡那族傳統服飾,在家屋前跳傳統歌舞。(潘建志攝)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舉行「卡那卡那富族」部落傳統家屋竣工儀式,部落耆老帶領族人祭祖祈福,並歡唱傳統歌舞。(潘建志攝)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舉行「卡那卡那富族」部落傳統家屋竣工儀式,部落耆老帶領族人祭祖祈福,並歡唱傳統歌舞。(潘建志攝)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卡那卡那富族」部落傳統家屋竣工,11日舉辦祈福儀式,部落耆老帶領族人祭祖祈福,並歡唱傳統歌舞。居住在高雄那瑪夏鄉的卡那卡那富族僅300多人,部落已有80年未建傳統家屋,親眼見到傳統家屋再立起非常感動。

卡那卡那富族原本被歸畫爲「鄒族」,但分隔在玉山南北語言差異甚大,起源傳說祭典儀式及傳統社會結構均不同,2014年正式獨立正名。卡那卡那富因人數少,和布農族生活在一起,多已轉說布農語,傳統語言文化流失嚴重。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家屋竣工後,園區已有79座原住民傳統家屋。原發中心主任曾智勇說,因部落已有80年不曾興建傳統家屋,因此只能以日本學者千千巖助太郎研究資料範本,和耆老討論由印象中的家屋來修正,來回修改了好幾次。

在搭建工程時,完成一部分後就請耆老來檢驗,看是否符合傳統建築,希望以最原始、完整及堅固樣貌呈現,前後花了近1年時間終於完成。除了硬體外,園區也到部落田調編了傳統歌舞,由歌舞館舞者練跳,保存軟體文化。

74歲的餘瑞明說,他2、3歲時曾看過傳統家屋,後來就沒見過了。傳統家屋以五節芒製作屋頂倉庫、牀、圍籬等,搭配木材建築,房屋內起居室臥室廚房空間,在文化園區看到傳統家屋再被搭建起,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