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拆解三季報,看清潮水的方向!

三季報目前已經全部出爐,君臨今天根據多份業內數據,跟大家剖析一下A股的全貌和各板塊局面,幫助大家理清思路,接下來更好的開展投資。

先看全貌。

從累計營收增速來看:

全A整體2023Q3累計營收增速爲1.56%(同比口徑,下同),較2023H1降低0.04個百分點;

全A非金融2023Q3累計營收增速爲3.24%,較2023H1降低0.05個百分點;

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2023Q3累計營收增速爲3.98%,較2023H1降低0.38個百分點。

小結:整體營收增速環比下降,說明需求低迷,跟三季度市場的擔憂、A股的下跌一致。

從盈利視角來看:

全A整體2023Q3累計歸母淨利潤增速爲-0.72%,較2023H1回升2.30個百分點;

全A非金融2023Q3累計歸母淨利潤增速爲-3.35%,較2023H1回升5.37個百分點;

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2023Q3累計歸母淨利潤增速爲-3.21%,較2023H1回升4.72個百分點。

小結:盈利數據和營收數據剛好相反。

雖然同比盈利增速是下降的,但環比盈利增速已經在回升了。

拐點出現,是個好消息。

但是不是“盈利底”就這樣出現了呢,還需要深入分析。

進一步拆解數據,我們發現,營收環比下降,但盈利環比上升,主要是由於毛利率提升帶來的。

全A股公司2023Q3毛利率爲17.60%,較2023Q2提高0.24個百分點,這是自2018Q4的20.5%連續下滑以來,首次出現毛利率回升。

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連續下行。

自去年的俄烏戰爭後,原油價格在今年出現一定回落,地產不景氣,導致水泥和金屬價格下行,新能源產能過剩,鋰價跌幅巨大。

上游資源品的價格通常波動很大,牛市時漲得猛,熊市時跌得兇。

當下跌速度超過了下游商品價格時,全A股下游板塊都受益了,終於恢復了盈利能力。

這是A股見底的一個重要標誌,畢竟我們是一個工業國,製造業能賺錢,做強做大,纔是根本。

再看各板塊情況。

從大類板塊來看——

23Q3累計淨利潤增速同比:其它服務(46.74%)>可選消費(23.25%)>金融地產(1.99%)>中游製造(-0.85%)>TMT(-3.07%)>必需消費(-4.32%)>上游資源(-22.34%)。

23Q3淨利潤增速較23H1環比:其它服務(20.28pct)>上游資源(8.56pct)>TMT(5.88pct)>可選消費(1.88pct)>必需消費(1.62pct)>金融地產(-2.47pct)>中游製造(-6.80pct)。

小結:

服務業是三季度景氣度最高的板塊。

同比增速第一,主要原因是去年受到疫情的打擊,今年恢復正常了。

環比增速第一,主要原因是三季度爲暑假,本來就是出行高峰,旺季效應明顯。

中游製造業無論同比、環比都在負增長,是目前景氣度最低的一個板塊。

不過,其中一些行業,已經出現困境反轉的跡象,比如上游資源、TMT、可選消費等等。

各大板塊細分來看——

科技TMT

TMT在今年大環境低迷的情況下,兩極分化明顯。

其中,傳媒和通信兩個子行業表現最出色,率先實現了困境反轉。

傳媒23Q3單季淨利增速39.2%,增速較上一季度快速回升。

代表龍頭:分衆傳媒、萬達電影、光線傳媒、三七互娛、世紀華通、巨人網絡。

三季度是暑假,影視、遊戲,都是需求旺季;

又是經濟低迷環境下的“消費平替”,因此業績同比、環比雙增,理所應當。

不過,這個板塊在三季度股價普遍下跌,則主要是二季度炒AI概念的時候,提前拉高了估值所致。

通信23Q3的ROE分位高達98%,營收和利潤增速分別爲6.5%和5.6%,景氣度處於高位。

代表龍頭:中興通訊、中際旭創、天孚通信、華測導航、廣和通。

這個板塊的高景氣度,主要原因是隨着AI大模型投資的熱潮,和東數西算工程的建設,通信設備的需求持續火熱。

不過,跟傳媒板塊一樣,由於二季度的炒作,三季度該板塊的股價都在高位回落。

計算機和電子是TMT板塊最大的兩個拖油瓶。

23Q3淨利潤累計增速,計算機爲-28%,電子爲-37.9%,雖然同比糟糕,但或許也是處於谷底了。

以電子板塊爲例,隨着華爲手機強勢迴歸,在高端市場銷售火熱,再加上近期小米14手機發售,打破了“天貓、京東、抖音、快手”四大電商平臺的首日銷售紀錄。

一系列爆款的出現,讓國產手機掀起一波換機潮、高端國產替代的熱潮,整個產業鏈都將充分受益。

這些,最終將反映到四季度的財報上。

先進製造

先進製造板塊同樣兩極分化明顯。

汽車板塊一枝獨秀,新能源車的銷售明顯回暖,最新電車佔比已高達35%。

這幫助自主品牌成功搶佔了日系車的大量份額,三季度自主市佔率提升至50%,而日系車則同比下滑了18%,市佔率降至17.2%。

在電池降價+智能化突破的助力下,我國汽車的出口也是高歌猛進,有望今年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代表龍頭:比亞迪、長城汽車、長安汽車、賽力斯。

另外,今年商用車的表現也很亮眼,一汽解放、宇通客車、濰柴動力的業績都很炸。

其它板塊方面,除了個別細分行業受益於出口,美國方向消費需求旺盛,大部分行業都處於探底階段。

尤其是電力設備板塊,表現最差,23Q3扣非淨利潤累計增速-2%,Q3單季度業績同比增長-23.0%。

畢竟去年是碳中和的大年,今年有巨大的清庫存和降價壓力,電池和光伏板塊也是類似。

相對較好的是風電,三季度受益於海風政策拉動,需求率先復甦了。

醫藥也是兩極分化厲害。

受醫藥反腐等利空影響,高值耗材等板塊被衝擊嚴重,醫藥商業也不景氣。

但生物製品、康復醫療、糖尿病、減肥藥等一些板塊卻已經提前進入高景氣度中,持續向上。

以生物製品爲例,該板塊大部分公司都實現了業績的同比、環比增長,股價也欣欣向榮。

代表龍頭:百濟神州、智飛生物、長春高新、天壇生物、君實生物、華蘭生物。

這個板塊受益於老齡化+創新驅動+高利潤率,兼具科技+奢侈消費屬性,是未來前景最好的板塊之一。

消費

復甦低於預期,導致整體壓力很大。

相對來說,可選消費好於必選消費,畢竟富人階層的錢雖然少了,但也只是名義數字上的減少而已。

因此,白酒板塊雖然說不景氣,但高端+次高端酒的龍頭們依然業績穩健。

股價也高高在上,幾乎不受大環境的影響,你看,最近茅臺還漲價了。

但必選消費就壓力山大了,受制於消費降級,需求減少、價格下行,業績再次跌入谷底。

最差的是農林牧漁和美容護理板塊。

豬價下行,2023Q3農林牧漁行業單季度淨利增速-87.9%,說好的豬週期呢,怎麼遙遙無期了。

美容護理板塊的龍頭們股價集體大跌,年輕人失業率走高,昂貴的醫美和化妝品買不起了,說好的“口紅效應”也並沒有出現。

金融地產

銀行23Q3營收和利潤增速分別從23Q2的-3.4%和2.9%回落至-3.9%和2.2%。

證券和保險23Q3扣非歸母淨利潤累計增速分別自23Q2回落10.3和9.4個百分點至5.4%和0.2%。

地產23Q3營收和扣非淨利潤累計增速分別較23Q2回落3.5和30.9個百分點至0.2%和8.3%。

一片慘淡,都知道的,就不多說了。

週期

得益於穩增長髮力,部分週期板塊的財務開始修復。

週期子板塊衆多,受益邏輯迥異,最值得一說的,是公用事業板塊。

由於煤炭價格從去年的高位下行,使得今年的火電板塊成本大降,業績表現出色。

整體來看,A股自7月份高層會議後,“政策底”已經出現。

8-9月聚焦房地產鬆綁,10-11月聚焦地方債化解,財政擴張之路已經啓動。

從三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營收雖然仍在環比下跌,表明需求尚未復甦,但盈利拐點已經出現了。

得益於上游資源品價格的大幅下行,A股整體盈利修復,說明“市場底”也大概率出現了。

現在主要的問題,來自海外的流動性壓力。

一旦美國那邊繃不住,從目前的高息環境轉向“降息”,那麼牛市就會轟轟烈烈的出現。

一般認爲,降息會在明年一季度出現。

現在,這種磨底階段,恰恰是入市的最佳時機,畢竟有一些細分板塊提前開始向上了。

未來的大趨勢已經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