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星雲仿如女巫騎乘的掃帚 人一生可見其變化

▲NGC 2736是鉛筆還是女巫掃帚?(圖/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歐南天文臺(ESO)La Silla觀測站MPG/ESO2.2米望遠鏡拍到鉛筆星雲(Pencil Nebula,NGC 2736)最新照片。這個特別的星雲其實是個超新星殘骸的一部份,最亮的部分細長如鉛筆,因而有「鉛筆星雲」的俗稱,但它的整體結構更像是傳統的女巫騎乘的掃帚一般。

看似寧靜而永恆的美麗夜空實則一點兒也不平靜。恆星誕生、死亡,不斷輪迴上演,有時恆星的死亡向外拋出的物質所形成的奇特結構,能創造出一場無比美麗的景緻。船帆座超新星殘骸(Vela supernova remnant)自約11,0000年前爆炸之後,爆炸所產生的震波以數百萬公里的時速向外快速移動衝擊到存在於星際間的氣體而驟然減速,形成層層疊疊的巨大殼層狀星雲;其中,鉛筆星雲是船帆座超新星殘骸中最亮的部分。這個星雲於1835年由約翰赫歇爾(John Herschel)於客座南非時發現的。從這幅影像可見到龐大但纖細的絲狀結構,中間夾雜着規模小一點、由氣體構成的明亮節點,以及四散的大片氣體。這個星雲之所以明亮,是因爲稠密的氣體區被超新星爆炸的震波衝撞所致。

當震波高速在太空中前進並衝撞到星際物質時,這些星際物質會被加熱到數百萬度的高溫而被激發發光;之後雖然逐漸冷卻,迄今所發出的光輝雖已減弱,不若被衝撞當時,但仍能被儀器捕捉到。藉由這張影像所呈現的不同顏色天文學家可以描繪出雲氣溫度分佈情形。有些區域的溫度還是相當高,所見的輻射主要來自遊離氧原子,在這幅影像中的藍色部分便是氧離子貢獻。其他溫度比較低的區域則呈現紅色,主要來自氫離子的輻射。鉛筆星雲本身的寬度約橫跨了0.75光年,並以每小時650,000公里的速度在星際介質中移動。這個星雲距離地球僅有約800光年遠,因此這個星雲在天空中的位置,在人的一生中便可看得出其變化。即使在超新星爆炸後已經約11,000年的現在,這個星雲仍沒停止過改變他在夜空中的面貌。(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