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癢:太陽花世代是不是臺灣的句號

七年之癢:太陽花世代是不是臺灣句號。(圖/多維TW提供)

太陽花運動已屆滿七週年,回首臺灣近年的政治脈動,太陽花運動無疑會被認爲是影響臺灣近年政治發展最重要的轉折之一,許多人甚至認爲太陽花帶領檯灣走向「不可能回頭」的道路。但主觀的嚮往並不等於客觀現實,太陽花也終將遇到他的「七年之癢」。

太陽花運動雖早已落幕,其所帶來的影響卻綿延不斷,「反中、反國民黨」的氛圍成爲政治正確的主流聲浪,在「覺醒」的旗幟下,年輕世代不僅參與政治、甚至能主導風向。國民黨因此陷入政治低谷,雖在韓國瑜帶領下曾「迴光返照」,但立刻被打回原形民進黨則擷取了太陽花延續而來的「反中」能量,奠定臺灣第一大黨的地位,迄今仍難有敵手;而跟隨太陽花時期「公民覺醒」一同崛起的時代力量和柯文哲,則在尷尬處境中載浮載沉。

對國民黨而言,太陽花運動當然是一場噩夢,馬英九也在其回憶錄中批評,太陽花使臺灣陷入困局,而這些罪人卻還在快意慶功。但現實是政治風向確實因此發生了轉變,不少人甚至定論,在太陽花的影響下,「天然獨」已成爲臺灣今後的必然道路,國民黨將就此被掃進歷史的塵埃,而兩岸統一及「中國人認同」也將一去不復返。

只是,匆匆間七年已過,當初走上街頭的年輕人們許多都年屆而立,這些太陽花世代是否真是鐵板一塊

太陽花之後 「天然獨」大勢已定?

太陽花運動造成衝擊是真實的,甚至至今仍深深影響臺灣的主流意識形態及國族認同,但若說就此畫上「句號」,那同樣太過武斷,畢竟「句號」是太陽花世代主觀上的想望,卻未必跟得上客觀大環境的實際變化

最重要的變化自然是兩岸關係,太陽花爆發時的2014年,兩岸處於「春暖花開」的尾聲,直到蔡英文當選初期,兩岸關係雖無進展,倒也尚稱平穩。但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因內政不利而全面潰敗,2019年又恰逢習近平提出「兩制臺灣方案」及香港爆發反修例風波,民進黨在政治需求下主動淌了一場中美大戰的渾水臺海形勢也因此日益險峻。

當北京對兩岸統一的決心越發堅定,且已然付諸於行動時,民進黨給予「天然獨」的夢想在現實面前能支撐多久而不破滅,必然是個難題,畢竟北京在各方面的對臺施壓都已越發明顯。且很顯然的,蔡英文政府在中美關係的轉變下,雖然在表現上仍不願示弱,但對兩岸關係已有先一步「向現實妥協」的跡象。

此外,在當時「公民覺醒」的風潮下,許多參與者認爲太陽花不僅僅是一個「反中」的運動,更多的是與對岸無關的,對於臺灣本土左翼關懷的開端。然而時至今日,曾協助過太陽花的公民團體因督促民進黨修正《礦業法》被出征;爭取權益的勞團綠委嗆聲:「你們太陽花已經崩潰了」;近期保護藻礁環團,更是因此成爲被嚴重抹黑攻訐的對象。

這些人大多曾與民進黨站在同一陣線,也是太陽花世代宣稱要開始在意與關切的社會議題。但許多人漸漸發現,本土左翼關懷在「反中」面前毫無價值,那些太陽花時曾站在一起的同伴,如今一個個成爲被出征撻伐的「中共同路人」。有些人感到心灰意冷而選擇噤聲,有些則仍對民進黨抱持程度不一的情感與幻想,但不滿與失望在「亡國感」壓抑之下,終有爆發的一天。

太陽花不會面向同一「陽光」

時間的洪流總是不斷向前推進,太陽花世代將自身解讀爲「歷史的終結」,認爲臺灣的政治傾向與路線就此篤定,卻忽略了當初被稱爲「年輕世代」的太陽花參與者們,其實已有大半成家立業,與現今的「抖音世代」相比,恐怕也不再如此「年輕」。更重要的,自認最爲「反中」的太陽花世代,或許也在不知不覺中隨之跟着洪流波動。

太陽花參與者的面貌與原因本就十分複雜,有些人是「討厭國民黨」,也有人在訴求「程序正義」或憲改,其中也不乏「公民覺醒」熱潮下的衝動與激情。既然原因多有不同,當然也不是每個參與者都必然走向「反中拒統」的道路而一去不回頭。

現年32歲的Tony是當年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曾在街頭上高聲抗議馬政府開放服貿的「獨裁專斷」,同時也爲兩岸的密切交融而感到憂心。但於2019年,Tony被公司外派大陸駐點,至今仍在浙江從事文化產業的行銷公關工作,他因此在大陸結交了一名論及婚嫁的女友,近期正考慮如何在大陸置產成家,原本的「反中青年」在因緣際會下成爲了「臺灣女婿」,這也是他自己都從未預想過的發展。

Tony與一般西進的臺灣人沒有什麼不同,選擇在大陸落地生根的原因也很簡單,在大陸有更多的機遇與發展,而這正是他這個年紀最主要的考量。但儘管如此,Tony認爲自己對「統獨」等意識形態上的想法並沒有太大改變,真正改變的是對現實感的認知。

「前幾天我纔剛跟我女朋友驚呼,說現在臉書上怎麼那麼多抖音跟大陸影片在瘋傳,我在大陸滑這些很正常,但真沒想到現在那麼多臺灣人也在看。」對Tony而言,滑抖音、上BiliBili早已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但他近期發現,在臺灣慣用的社羣平臺上看到大陸影音的情況越來越頻繁,甚至連身邊的朋友也會不時分享,Tony一邊開玩笑的說這真的是「文化統戰」,一邊也感慨不看這些,似乎也不知道要看什麼。

其實早在前往大陸之前,Tony便是大陸桌遊「狼人殺」的愛好者,對於中國歷史也有特別的偏愛,因此對於近年大陸用語、戲劇綜藝、乃至小紅書等社羣平臺在臺灣流行興起,他雖感訝異,但並不會因此反感或抗拒,同時也認爲這些網路無邊界的交流所造成的相互影響難以避免。

但對Tony而言,文化上的認同或輸出並不影響他的政治認同,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區隔性。他依然不希望兩岸統一,在新疆棉花、中印邊境衝突、或近期日本排放核廢水等議題上,他也難以對大陸朋友的憤怒情緒感同身受,亦即他並未因爲文化感染或因身處大陸而產生「中國人」的身分認同。

但當問到待在大陸這兩年多的時間,是否因此會影響他對臺灣「主權」的想法以及對「統一」的排斥感時,他亦毫無猶豫的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太陽花世代何以「接受大陸」

「肯定會有影響的,以前如果有人跟我說要支持統一才能到大陸工作,那我肯定說不去了,有什麼了不起。但如果現在公司說你不支持統一就回到臺灣吧,那我會不會說支持?我肯定說我支持,反正我心裡怎麼想是一回事嘛。」

嚮往跟現實的認知越來越清晰,這是Tony認爲自己變化最大的部分。這變化或許有一部分趨於無奈,但最大的原因則是親身經歷體驗了大陸的生活和環境後,確實讓他的排斥感有所降低。「簡單說,這兩年的生活經歷讓我知道即便我不想要統一,但那天來臨時也絕對不是世界末日,如果是的話那我現在是什麼?身處地獄嗎?」

Tony表示,大家都想做自己的主人,沒有人希望是被併吞的一方,如果有一天兩岸統一,他可能會眉頭一皺,長嘆一口氣,但不會真的很抗拒,或是想要很強烈的去反抗這件事。因爲這兩年在大陸的生活他並沒有什麼負面感受,更未有如臺灣語境中受到壓迫或不自由的情況發生,相較之下,飲食習慣及工作模式的不同,反而纔是要着重適應的地方。

他提到,在大陸與朋友閒談政治或批判社會很常見,與臺灣幾乎沒什麼不同,在網絡上的發言若提及政治則會「稍加謹慎」。他開玩笑說,自己偶爾還會去官媒底下留下一些嘲諷愛國主義的言論,有時候會被刪掉,他也覺得無所謂。「那些事情沒那麼重要,也不會對我的生活造成困擾,在臺灣可以罵比較大聲,但一樣沒人理你,到頭來都是怎麼過生活的問題。」

說他變得現實也好,冷漠也罷,對Tony而言,現在唯有生活與未來纔是真實要面對的難題,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並不認爲統一與否對此會有太大改變,就如同他身在大陸並未感到不自由一般,更多的還是情感上的接受與否,而既然已知道現實是如何,那抗拒感自然也會有所降低。

「一定是大陸生活的還可以,我纔會選擇在這落地生根,如果連在這生活都能接受,那你說臺灣被統一後會有多糟,我想也不至於。」Tony強調,這些純粹是他的個人感受,代表不了任何人,甚至他至今也依然認爲自己是「臺灣人」,也未到「熱愛祖國」的程度,只是在親身經歷與認識下,他對大陸的接納程度已越來越廣。

七年之後 太陽花不是「句號」

當然,不是每個臺灣人都有親自認識大陸的機會,而在這七年間,太陽花世代也依然在「反中」氛圍下抵抗來自對岸的一切事物,更有不少學者提出警告,認爲大陸正在利用此些流行文化的強勢對臺灣進行「認知作戰」,在強調應鞏固臺灣文化主體性的同時,用來抵禦大陸的「支語警察」及相關禁令亦隨之叢生。

然而,從民間到官方的抵制未能抵擋此一浪潮,新世代受對岸的影響和交流反而更加頻繁,從社羣平臺到影視綜藝,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使用的文字,「抖音世代」的生長曆程已與太陽花世代大相徑庭,雖未必與政治思想有正面的必然性,但無所不在的大陸因素,早已成爲生活中習以爲常又難以分割的一部分。

太陽花世代或許對此難以理解和接受,畢竟在十幾年前,最紅的亞洲天王叫周杰倫臺劇流星花園》紅遍兩岸三地,《康熙來了》是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在他們的生長曆程中,臺灣正強而有力輸出其軟實力,雖然也會接受來自日韓及西方的文化輸入,但無需、也難以接觸對岸的文化浸染,「大陸」一詞可能都未曾出現在生活中,這也讓太陽花世代更容易以臺灣文化爲傲,且較不易受對岸影響。但就如同他們所不屑、急欲推翻的舊思想和文化一般,當新的世代來臨,在截然不同的生活樣貌與思考模式,太陽花世代同樣會成爲新世代所難以理解的「過去式」。

「七年之癢」大多被用來指涉婚姻進入第七年時,可能會對婚後生活的規律感到無聊乏味,而開始經歷外在發生的危機,而此一時期的考驗,將成爲感情中的重大轉折點。文化影響不一定跟政治或國族認同有正相關,也不代表年輕世代不會一邊滑着抖音,一邊主張「臺獨」,但至少在兩岸的交流與觀感上,不會像如上個世代那般抗拒厭惡,也在不自覺中與大陸有更多的共鳴與融合。既然外在環境只會持續變化,誰又能斷定「天然獨」是在太陽花後劃下句號,亦或只是一個逗號

《多維TW》月刊0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