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價格拼質量更拼“花樣” 電商平臺加速轉型升級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車柯蒙)當前,中國電商行業正依託日益進步的數字化平臺高速發展助力經濟迸發新活力。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1萬億元,同比增長23.1%;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約60%。

業界普遍認爲,疫情影響下,用戶購物行爲逐步轉向線上,從小件到大貨,從工業品到生鮮品,電商平臺正成爲拉動消費主陣地。如何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成爲了電商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進入六月,“6・18”購物節則成爲各大電商平臺發力的重點。

發力“6・18”,各大電商平臺迎來“質”的比拼。近年來,多個國家部委聚焦網絡交易平臺(網站)經營者強化“第一責任人”意識,不得因促銷降低品質量,藉機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同時,明確要求自覺遵守促銷信息規範,不得對商品和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和表示,禁止採用虛構交易、成交量或者虛假用戶評價等虛擡商譽的方式進行促銷。

然而,先漲價再打折、以次充好等商家套路依然廣泛存在。如何真正讓利消費者,讓消費者享受“真低價”的好商品?據瞭解,國美探索出一套“真低價”常態化模式,藉助34年積累的供應鏈優勢,通過與大牌廠商建立了深度互信的合作關係,減少中間環節杜絕“先漲後降”的電商套路,實現了從源頭把控商品質量,還能直接根據用戶需求從廠家定採商品,通過廠家直銷砍去溢價,真正讓利消費者。

回顧國美髮展歷程,“真低價”一直是其立足市場之根本。從成立之初,國美便以“薄利多銷,服務優先”的經營理念,逐漸打破家電市場被壟斷的格局,以超低價優勢迅速攻佔家電市場,“低價”也成爲國美佔領市場的重要標籤之一。

近年來,隨着電商行業高速發展,面對幾乎貫穿全年的電商促銷,消費者對電商大促的熱度逐漸趨冷,對價格也有些脫敏。“粗放式”的價格戰,似乎不再能贏得消費者的口碑,要想合消費者的“胃口”,除了慣有的低價促銷,各大電商平臺似乎還需要一些“新玩法”,以匹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

今年“6・18”,各大電商平臺“新花樣”層出不窮,明星直播新品首發、開盲盒、辦晚會……短視頻平臺的入局,也拓展了各類活動的形式豐富度。與此同時,中國電商消費者越來越成熟,消費者們追求的不僅僅是便宜,更是品質、品牌和個性。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產品的豐富性、品質感及購物過程的美好體驗,都成爲當前消費者的購物期待。爲獲得年輕消費羣體的認可,今年1月,國美宣佈正式開啓娛樂賽道,並推出社交化、娛樂化新零售物種“真快樂”APP。半年來,不管是“快樂ZAO集”超級年貨節,還是“嗨Five黑伍”大促,國美的每場大促都是娛樂化大招不斷,玩出了屬於自己的國美特色

據瞭解,在今年“6・18”期間,國美“真快樂”APP專場滿減優惠覆蓋電器百貨酒水、廚空間等全品類,電器專場購物多買多返多實惠,還有61800份家電服務禮包搶先得。同時,自營超市還發起滿199減100元等福利,而 “新人專享1元購”則通過釋放海量低價爆款,新人只需1元就能包郵到家。

通過有趣又有共鳴的娛樂化玩法,不僅呈現出其“娛樂買、娛樂賣、分享樂”的核心,更聯動線上線下,實現品效合一,打造出具有國美特色的“真快樂”形象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