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愛在自由裡》
作者介紹
劉稱蓮 山西大學畢業,現居北京,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諮詢師,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父母大講堂講師。曾經作爲中學老師的她很注重家庭教育。倡導並踐行“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的家庭教育理念,始終堅持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培養出了一位素質全面心態陽光的優秀女兒,2011年她的孩子參加高考,被香港大學與北京大學同時錄取,現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已出版暢銷書《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
內容簡介
小學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起點,這六年決定和影響了人生後面的六十年。
這是一位平凡而優秀的媽媽所做的真誠分享。她用質樸而細膩的筆觸,重溫了女兒小學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爲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臺階。
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吸鐵石”,增進溝通的“家庭郵筒”,培養契約意識的“家庭守則”;媽媽“隨意”散放的書刊,爸爸“刻意”設計的歡迎回家儀式……書中處處綻放着獨特而有效、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
孩子的成長是自然且獨特的,父母要學會將深沉的愛化爲耐心而溫暖的守候,放低期許,放慢腳步,陪孩子度過無悔的小學六年。
推薦
劉稱蓮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在父母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會延續,會拓展,會伴隨孩子從初中、高中到大學,最終走向社會,終身受益。
如果你希望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請一定要打開《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教育無小事,做一個有心、用心的家長,讓事事、時時、處處都成爲您和孩子溝通,引領孩子成長的契機。
什麼是教育?很多人給看了很多解釋,但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詮釋——教育就是陪伴。在若辰順利的成長之路上,我看到的不是一個人的足跡,而是一家三口並肩行走的背影。翻開《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懂另一種教育。
——清華附小班主任 李紅延
非常精彩,一口氣讀完!與同類教子經不同的是,《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看過後沒有了以往的焦慮,而是讓我真正思考應該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慢慢享受成長中的酸甜苦辣鹹。
——一位小學生媽媽 HuHu
第二頁:推薦序一《陪伴也是一種愛》
第三頁:推薦序二《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
第四頁:閱讀導航
第五頁:總目錄
第六頁:精彩試讀
陪伴也是一種愛
推薦人:竇桂梅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博士
非常幸運地讀到《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我一直認爲,每個孩子來到我們身邊,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但爲人父母本能的愛很難有統一標準。我早已發現,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將他們養育成人,是一個極富挑戰性、極易讓人筋疲力盡的過程,僅僅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單就愛孩子的一顆心來說,所有母親都是好母親。與孩子共成長,則更需要智慧和耐力,並且需要具有陽光、開放的心態。
什麼纔是跨越代溝、進入孩子心靈世界的鑰匙?怎樣才能與孩子親密無間地溝通與交流?書中的這位母親,以她的親身經歷詳細列舉諸多真實事例,描繪樸實自然的生活原景,留給人們啓迪和進一步探討的空間。從經歷了普通幼兒園的失敗、選擇北大幼兒園,到孩子上小學時權衡利弊,選擇了優秀的清華附小,她認爲寬鬆而高素質的學校,不僅能傳播知識,還會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作爲母親,她深知孩子生活圈的重要,爲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不辭辛苦地“孟母三遷”,租房也要把家安在清華大學,讓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爲了讓孩子終身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家人常常把書店作爲休閒交流的地方,有意選擇視角不同的書籍共同探討,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判斷力,再輔以家長的見解,寓教於樂;在寫作培養上,媽媽甚至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他們身體力行,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輸得起”的人生態度……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爲人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孩子成長來考量的。
作者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優秀的孩子之所以讓老師省心,是因爲父母在細節上注重孩子優良品格的培養。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非常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和素質教育,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他們依然能一直心無旁騖地堅持素質教育,最終使女兒順利考取了北大。這一案例印證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非必然對立與矛盾。這一點,很值得廣大教師與家長認真研讀與思索。不僅如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很多家庭不同,作者的家庭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全部家庭成員參與,默契合作。其中,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在父母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會延續,會拓展,會伴隨孩子從初中、高中到大學,最終走向社會,終身受益。從孩子無意識地去學、去做,到孩子有意識地去學、去做,這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標誌。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爲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
作者的實踐,最終啓迪我們和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不屬於你,不屬於我,他終究屬於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不要因爲虛榮心而一味地在孩子成績方面與別人攀比,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長。由此可見,在孩子六年的小學生涯中,家長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學的眼光與心理看待學校與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個方面的基礎都打紮實了,讓他把閱讀、樂學、熱愛集體、與人爲善等好的習慣養成了。
過程正確,結果就不會錯。我經常提三個超越: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今天我還想增加一個超越,那就是學習父母,超越父母!在功利社會、應試教育的夾縫中,我們不要聯手“折磨”我們的孩子,而應該積極和老師們一起,用心陪伴孩子,啓迪孩子低頭奮鬥的智慧,培養孩子擡頭看天的情懷,塑造孩子陽光開放的心態。
第三頁:推薦序二《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
第四頁:閱讀導航
第五頁:總目錄
第六頁:精彩試讀
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
推薦人:楊雪揚 北京大學燕東幼兒園園長
在李若辰從幼兒園畢業的這些年裡,我和辰辰的爸爸媽媽也從老師和家長的關係,變成了朋友關係。他們對辰辰的付出令我敬佩,他們在教育孩子上的用心也鞭策着我。他們將培育孩子當做一個系統工程,不斷地在父母、老師、玩伴和朋友之間轉換着自己的角色。從他們的身上,我再一次深刻地體會到,親子關係、家庭氛圍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辰辰的開朗、樂觀、寬容、好學、堅強、富有同理心等良好個性和優秀品質,無不和她父母所堅持的“快樂教育,幸福成長”的教育理念相吻合。
辰辰是幸福和幸運的,因爲父母對她的愛是理智的,因爲愛,他們要讓辰辰擁有真正的快樂。爲此,他們精心設計“家庭日”、“遊戲時間”、營造家庭閱讀氛圍;爲此,他們努力經營家校關係,讓辰辰喜歡她的每一位老師;爲此,他們在多數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時候,帶辰辰去博物館、看流星雨、滑旱冰;爲此,他們幫着辰辰照顧各種她照顧不過來的動植物;爲此,他們持之以恆地關注辰辰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不斷地觀察着、記錄着、引導着、支持着、欣賞着、享受着辰辰的成長。
當社會上很多人在責怪着“80後”、“90後”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時,一方面大多歸因於他們是獨生子女,似乎每個人都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另一方面,大家又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地重複着那些大家認爲不好的做法。似乎自己的孩子和同伴發生矛盾時,家長不替孩子出氣就是不愛孩子;似乎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家長不找老師理論就對不起孩子;似乎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就耽誤了孩子……很多家長,甚至學校和老師,正在“身不由己”地陷入一個教育的怪圈。
如果你希望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建議大家讀讀辰辰媽媽寫的書。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請讀一讀這本書。不要認爲自己已爲人師就是一名無所不知的教育專家了,其實每一位家長都是我們學習的寶貴資源。賞識每一個學生,用教師公正的愛關心他們,用偉大的人格影響他們,用廣博的學識引領他們,讓教育爲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如果你是一名家長,更有必要讀一讀這本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校和老師都只能在某個階段成爲孩子的重要影響者,而血緣關係註定了父母一生都要對孩子負責。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最瞭解孩子的是父母,最能提供個性化教育的是家庭。教育無小事,做一個有心、用心的家長,讓事事、時時、處處都成爲您和孩子溝通,引領孩子成長的契機。在教育孩子上,不要讓“工作忙,壓力大,沒時間”成爲自己偷懶的理由,教育孩子的責任,學校和家庭永遠都無法相互取代。
第四頁:閱讀導航
第五頁:總目錄
第六頁:精彩試讀
閱讀導航
親愛的讀者,爲了便於您更有針對性地閱讀本書,我們設置了一個問題索引,根據問題所對應的頁碼可以快速找到相關內容。
1.小學生寫作業磨蹭怎麼辦? 003
2.小學生不愛上學怎麼辦?069
3.怎樣鼓勵成績不好的小學生?127
4.小學生不愛讀書怎麼辦?032、036、039、044、048
5.小學生不會寫作文怎麼辦?033、060、077
6.小學生到底要不要上課外班?092、136
7.小學生怎樣提高英語聽力?080
8.小學生做題總是犯同樣的錯誤怎麼辦?088
9.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專注力?074
10.孩子小升初時,父母需要注意哪些問題?096
11.怎樣讓小學生越玩越出色? 002、006、010、014、018
12.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表達能力?015、059、078
13.如何增強小學生的成就感?072、075、128、183
14.小學生不肯早睡覺怎麼辦?073、184
15.小學生沉浸於網絡遊戲怎麼辦? 037、041、151
16小學生鬧情緒怎麼辦?020、145、165
17. 怎樣應對小學生的“早戀”?147
18.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勤儉意識?112
19.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孝心?102、117
20.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立能力?132、171
21.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好人緣?026、 069、106、141
22.小學生多參加體育運動有哪些好處?022
23.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愛心?123
24.如何鍛鍊小學生的毅力和耐力?018
25.小學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怎麼辦?139、162
26.父母跟孩子一起爬山有哪些好處?007、019
27.怎樣讓小學生體會到父母的愛?009、115、163、177
28.怎樣讓小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070
第五頁:總目錄
第六頁:精彩試讀
總目錄
生活篇
越玩越出色
玩物並不一定喪志。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輕輕鬆鬆學到了課堂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其實在家裡我們更應該給孩子一個研究性的環境,還孩子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讓孩子回到家後依然只抱着課本和練習冊,嚴重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01 我家的“遊戲時間”和“家庭日” / 002
02 大自然是本無字的書 / 006
03 特別的體驗,特別的收穫 / 010
04 養殖與種植:體驗生命的神奇/ 014
05 一個月才完成的拼圖/ 018
06 從小運動好處多/ 022
07 呼朋喚友好人緣/ 026
閱讀篇
泡在書海里
父母爲孩子創造的是閱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閱讀;父母爲孩子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看電視。對於閱讀,家長要做的就是:一要讓孩子有書讀,二要讓孩子讀到書。“有書讀”,就是家裡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讀到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書。
01 爲孩子營造閱讀的氛圍 / 032
02 書店是我家的“第二書房” / 036
03 有書讀,還要讓孩子讀到書 / 039
04 挑選適合孩子閱讀的書 / 043
05 報紙雜誌,鮮活的知識 / 047
06 被翻爛的“百科全書” / 051
07 窮人家的孩子也能有書讀 / 054
08 媽媽的“下水”作文 / 059
學習篇
學習是一顆糖
小學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纔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地成長進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學習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01 擇校,是因爲傷不起 / 064
02 尋找讓孩子喜歡上學的“吸鐵石” / 069
03 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趁早 / 073
04 語文學習的好方法——閱讀與寫作 / 076
05 引領孩子進入英語世界 / 079
06 警惕孩子偏科 / 084
07 應對錯題有妙招 / 088
08 課外班的選擇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 / 092
09 小升初,總有一款適合你 / 096
品格篇
我們要彼此聽話
小學階段的孩子需要培養品德和學習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長成一個負責任的人,就要趁早給孩子學習的機會,並盡其所能教給孩子,以防孩子將來變成“啃老族”和“白眼狼”。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獨立生活是需要生活技能的,而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學校裡學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習得。
01 孝敬需要家長以身作則 / 102
02 當個人利益遭遇集體利益 / 106
03 不隨便丟棄東西的小女孩 / 111
04 做,方知生活百味 / 115
05 當女兒亂花錢之後 / 118
06 小心呵護孩子珍愛生命的心 / 123
07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收穫 / 127
心理篇
讓天使自己飛翔
如今的孩子同樣有非常大的能量,他們完全可以照顧好自己。他們並不比我們脆弱,而是我們比我們的父母脆弱。家長應該從過去指導者的角色變爲陪伴者和引導者。要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長大,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01 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長大 / 132
02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機會 / 136
03 親子溝通需要心的交流 / 139
04 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 / 143
05 清晨等在門口的小男孩 / 147
06 科學引導,健康上網 / 151
07 走近青春期,由指導變陪伴 / 156
關係篇
換個方式表達愛
在親子關係裡,父母和孩子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要有最終的效果。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可阻擋的那麼一個過程,家長只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並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
01 我家的“郵筒”和BBS / 160
02 爸爸表達愛的獨特方式 / 163
03 “契約約束”很有必要 / 167
04 不做書桌上的“直升機父母” / 171
05 收藏孩子成長的足跡 / 175
06 教師節給老師送禮 / 179
07 張老師頒發的小獎品 / 183
08 現代版“孟母三遷” / 187
第六頁:精彩試讀
精彩試讀
我家的“遊戲時間”和“家庭日”
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吃過晚飯後,總是爸爸陪她玩,我來做家務。上小學後,因爲有了學習任務,就不能像幼兒園那樣,一吃完飯就開始玩了。不過剛上小學那段時間,作業並不是很多,女兒很快就可以做完。所以,我們就和她商量好,每天晚上寫完作業,都有一段“遊戲時間”,時長根據她完成作業的情況調整,可以是一小時也可以是半個小時。所謂遊戲,就是在女兒寫完作業以後,爸爸、媽媽陪孩子玩的互動遊戲。女兒上小學期間,我們一直保持着這個協定,遊戲時間長的話,女兒最喜歡到樓下的健身場地去盪鞦韆;時間短的話,我們就在家下五子棋、跳棋或者玩撲克牌。
我和先生更喜歡跟女兒玩撲克牌,女兒最喜歡“爭上游”或者“鬥地主”,因爲打牌時可以三個人一起參與,而且三個人有輸有贏,輸贏也不固定在某個人身上。贏了,我們會表現得非常高興;輸了,我們也會表現得很懊惱,並說“再來,下次我一定會贏”。跟女兒一起玩牌,我們很少讓着她,不會故意讓她贏牌,目的就是要培養女兒“輸得起”的品質。
一次,一個小朋友來我家玩,我就和她們兩個一起玩牌,而那個小朋友每次輸牌的時候就非常不高興,要是連輸兩次還會哭鼻子。看到這種情形,女兒都會很不解,因爲在她看來輸贏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後來瞭解到,那位小朋友在自己家打撲克的時候,大人爲了讓孩子高興總是故意輸牌,所以每次都是小朋友獲勝。父母出於愛讓孩子只去體會贏的樂趣,殊不知,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時就表現得很脆弱了。
“失敗乃成功之母”,“輸得起”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在遊戲中輸得起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較量中也會輸得起。孩子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不可能每次都考出好成績,如果輸得起,那麼就不會看重一次的得失,考好了會高興,考不好會重整旗鼓努力準備下一次考試。孩子在將來的生活和事業中也會時時遇到較量,只有懷着輸得起的心態,才能平和看待每件事,盡力而爲,努力實現自己的那份精彩。
別小看玩撲克牌,它還可以鍛鍊孩子解決衝突以及與人協作的能力。先生在玩牌的時候時常“耍賴”,女兒會據理力爭,最終使問題解決。“鬥地主”的時候,每一輪牌局都會有兩個人成爲朋友,那麼如何觀察誰是你的“敵人”,誰是你的“朋友”?或者如何跟你的“朋友”聯手對付“敵人”?這一切,看似是輕鬆的遊戲,其實鍛鍊的都是孩子的能力。
此外,“遊戲時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使女兒在寫作業時非常專注,速度也很快,因爲她知道作業寫完後有好事情在等着她。
這兩年接觸了一些小學生的家長,他們訴苦說孩子寫作業很磨蹭,明明很快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總是要寫到將近11點。仔細分析才發現,許多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寫作業很快,有些家長就覺得孩子沒有“吃飽”,於是在孩子寫完作業後,再給孩子佈置一些額外的作業。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給他佈置的是分外的作業,從心裡就不愛做,但是迫於家長的威嚴,又不得不做,於是便用磨蹭來對付家長。孩子會想:既然很快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寫完了,還會有新的作業,不如寫慢點,把時間拉長,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會再給我佈置新的作業了。許多孩子寫作業磨蹭都源於此。
磨蹭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後患無窮。當孩子升入初中和高中後,作業量會大大增加,此時就算不給他們佈置額外的作業,孩子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課內作業。磨蹭使孩子學習的效率大大降低,孩子會更加牴觸寫作業。相比較,承諾在作業完成後給孩子一些“甜頭”,孩子的學習勁頭就會加大,也更容易把作業儘快寫完。
此外,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陪他玩耍,父母只能同時扮演家長和同伴的角色。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有一點我和先生的意見非常一致,即一定要讓女兒快樂地成長。尤其在小學階段,我們極少在週末給女兒報讀課外班,目的就是讓女兒在上了五天的學之後盡情地放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此,女兒一般在週六上午把作業做完,下午去上舞蹈課,週日基本都是自由時間。爲了讓女兒玩得盡興,我們把週日規定爲我家的“家庭日”,也就是說,這一天無論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動。爲此,我和先生都在上班時間儘量把工作做完,爭取不在週末加班。
女兒上小學期間,我們住得離頤和園很近,騎車只要十多分鐘就可以到達,而且冬日是旅遊淡季,門票比較便宜。那時我們一家喜歡在冬日的午後,一起去爬萬壽山,選一個“庭院”,我和先生坐在院子裡的臺階上,看女兒把院子中央的方磚當做“房子”跳來跳去;或者我們一家三口一起趴在“院牆上”,看那煙波浩渺的昆明湖。那時候,昆明湖的風、萬壽山的石頭、西堤的柳樹、佛香閣的雪都是我們所熟悉的風景。女兒在那裡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女兒小學六年,我們“家庭日”的活動足跡很多:家門口的圓明園,四季風光皆迷人的植物園,科技館的穹幕電影院,動物園的猴山旁,自然博物館的展窗外,高高聳立的鳳凰嶺上……無不留下了我們一家的身影。和女兒在一起的日子裡,我們不僅收穫了快樂,而且親子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我和先生也適時地把我們的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女兒的內心,讓女兒懂得了很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女兒每個週末的輕鬆,讓不少小朋友非常羨慕。那時候我家離學校近,放學後,總會有小朋友和女兒一起回家玩兒。有一次我在廚房裡做飯,就聽到跟女兒告別的兩個小朋友在說:“李若辰真幸福!”“是啊!我好羨慕她呀!”我知道他們所羨慕的“幸福”,正是不用在週末去上各種課外補習班,而可以跟着爸爸媽媽到處去玩兒。
在“家庭日”,我們也經常讓女兒約上她的好朋友一起出去玩。但可惜的是,許多小朋友週末壓根就沒有放鬆的時間,總是被家長逼着趕場子,兩天都被排得滿滿的。有些孩子最後熬不住,就出現了各種問題。一次在外地講課,聽說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逼着學習各種特長,而且表現得特別優秀,然而到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孩子患上了心肌炎,醫生告知:這孩子就是累的,孩子這一生都不能太勞心勞力了。
小學生的功課未必重,但週一到週五的時間都被“圈”在學校裡,孩子會覺得很受約束。法定的兩天週末,本應該是還給孩子自由的休息時間,家長根本就沒有權力剝奪。作爲成人的家長在工作五天後,都特別想放鬆一下,何況那麼小的孩子呢?而且,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讓孩子盡情張揚自己的個性,性格變得陽光開朗。
多年的經歷讓我發現: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時間玩,而是家長並不願意在週末和孩子一起活動,因爲這需要家長付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既然我們爲人父母,就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養育孩子好比種莊稼,在特定的生長階段要給予特定的養分,才能保證孩子健康地成長。一些機會錯失之後就永遠無法彌補了,因爲孩子成長的每個敏感期稍縱即逝。我和先生很慶幸,抓住了孩子上小學的寶貴時間,陪孩子快樂地度過了小學六年。
小學生還是“頑童”,應該讓孩子有玩的機會,畢竟處處留心皆學問,走出課本、走出家門,孩子其實也在學習,而且是在輕鬆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