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祭3大限制不讓私法人買豪宅 建商:未來只會讓臺北豪宅死一片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去年《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其中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對豪宅買氣大傷,不過有立委踢爆有一人公司假借員工宿舍名義購置豪宅,讓內政部再度預告,未來針對私法人購屋,將有三大限制。建商認爲,這完全否定了共居的需要,未來臺北市等都會區的豪宅絕對死一片。

內政部日前預告最新規定,爲遏止公司以買員工宿舍的名義購買豪宅,未來將有三大限制,包括只能買成屋、不能買豪宅、以及公司需成立一年,且員工人數最少爲5人。

內政部去年修正平均地權條例新增私法人購屋許可制,放寬私法人在六種情況下可以買房,但是要檢具相關使用計劃且經內政部許可,獲許可後5年不得轉移,但規定上路後,也出現有一人公司假借員工宿舍名義購置豪宅的現象。

房仲專家指出,以臺北市豪宅市場來看,過去多筆交易都是以私法人名義購置,其實主要目的都是爲了節稅,而去年平均地權條例中限制私法人購屋,因爲多了一道門檻,也讓豪宅市場買氣走弱。

內政部再度祭出重手,引來建商公會的不平。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認爲,央行高價住宅的門檻已經訂了10幾年都沒改,以竹北爲例,4,000萬的房子就叫豪宅,真是脫離現實。內政部如果也要跟進,讓產業要買房子做宿舍,變成一定要小宅纔可以,完全否定共居的需要。

楊玉全表示,央行的限制是只能貸四成,至少還可以買,但是內政部是禁止購買,兩件不同的事卻混在一起,非常不恰當。

另有建商指出,全世界都沒有一個國家限制私法人購屋,且豪宅市場跟一般住宅市場脫鉤,豪宅產品動輒億元,也並非一般人會去購置,與炒房根本無關,現在內政部再度出手,只會讓本來買氣就不佳豪宅市場,未來更是悽慘,外資想來臺佈局高端住宅也會縮手,當然,多重打壓下,也沒有建商想興建大坪數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