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擬立法縮減周工時至40小時 潘:已有5成業者試驗

勞動部部長潘世偉今(28)日赴立院備詢時指出,我國工時持續維持高檔,主要是因產業轉型不足,多以代工勞動力發展產業爲主。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五一勞動節就將到來,勞團希望每週法定工時可望從2周84小時,縮減至每週40小時。對此勞動部部長潘世偉今(28)日赴立院備詢時指出,目前已有4成5~5成的業者試驗配套措施正在進行討論中,最快可望明年能正式立法。

國民黨立委吳育仁質詢時表示,以目前我國工時爲兩週84小時來看,跟日本美國韓國相比都明顯高出許多,但若政府考慮縮減工時,而其相對薪資所得比例就會相對提高。對此,潘世偉指出,目前正在研議中,但其牽涉到產業結構根本的問題,因此若產業結構不調整,還是以代工廠勞動力爲主要發展,是不行的。

潘世偉更進一步說,相關配套措施在整理中,最快明年能正式立法,現在正進行討論。他也指出,我國工時持續維持高檔,主要是因產業轉型不足,多以代工勞動力發展產業爲主。若與OECD各國比較,民國101年我國平均每人每年工時爲2141小時,低於新加坡的2402小時,以及墨西哥的2226小時,韓國則是2090小時。

根據統計,我國受僱員工每月工時民國102年爲177小時月工時,相較民國90年平均月工時180.4小時略爲下降。整體而言,潘世偉認爲,產業結構發展失衡,製造業多以代工模式生產爲主,導致產業獲利微利化,同時,服務業尚未具經濟規模附加價值低,使經濟成長動能減低,也限縮薪資成長空間

此外,潘世偉也指出,近來也可觀察到產業勞動力失衡問題,面臨停滯成長的局面。根據勞動部調查求職者因爲工作相關的技能不符合,導致未成功就業的比例,從民國97年的7.97%,上升至民國102年的19.39%,顯示國內勞動力發展錯置嚴重。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數據,民國102年我國每人每月平均薪資爲4萬5,644元,而經常性薪資則爲3萬7,527元,與國際比較,我國薪資平均年成長率在民國89年~101年爲0.71%,低於韓國、美國、新加坡、但高於日本。我國近年來整體勞動報酬雖是逐年提升,但在經常性薪資報酬僅佔整體勞工報酬的7成,其呈現爲逐年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