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大量神秘消失原因…農藥「益達胺」讓牠變笨

臺大昆蟲教授楊恩誠研究發現,類尼古丁農藥殺蟲劑益達胺」會讓蜜蜂變笨。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從1994年起,國際間不斷髮生蜂羣不明原因消失事件,臺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耗時8年發現,類尼古丁農藥殺蟲劑「益達胺」會造成幼蜂喪失學習記憶能力、忘記採蜜甚至無法飛回巢穴,等於「讓蜜蜂變笨」,最後造成蜂生態崩解。

楊恩誠昨天發表類尼古丁殺蟲劑益達胺研究發現,他結合生機系、電機系領域合作利用雷射刺青技術和蜂羣行爲微型監測裝置,瞭解蜜蜂個體行爲與追蹤蜂羣的活動變化,從巢內到巢外掌控蜜蜂行蹤、探討消失原因。

研究指出,外勤蜂吸食50ppb(ppb爲十億分之一)益達胺糖水溶液,會喪失反蜂巢的能力,若增加濃度,蜜蜂消失的個體數也隨之增加。

更嚴重的是,幼蜂遭10ppb低劑量益達胺污染,雖然能羽化成蜂,但會喪失學習記憶能力。楊恩誠說,「幼蟲還是很正常的長大,可是等牠變成成蟲、變成工蜂之後,我們把牠抓來做一些神經行爲上的測試,發現牠對於學習記憶上的能力事實上是消失的,這個學習記憶喪失掉的話,牠沒有辦法從蜂巢到牠的黃花之間的距離,牠沒辦法去作記憶的話,未來在採集上面就會有很大的問題。」

益達胺是一種類尼古丁的農藥,常被農民用來浸泡種子,或直接噴灑在土壤,所以整株植物都會吸收,能有效防治害蟲。楊恩誠的實驗證實,這種農藥會讓蜂羣變笨、失去方向感,歐盟已列爲禁用名單。「我們不能忽略很低劑量的農藥殘留,對於一個蜜蜂的蜂羣所造成的影響。」

雖然臺大研究團隊證實農藥確實對幼蜂影響巨大,但農委會強調,臺灣蜜蜂死亡大多屬於急性中毒,非迷航後大量死亡;且歐盟僅暫停使用包含益達胺在內的4種農藥,2年後再檢討是否開放,國內目前並沒有禁用益達胺的計劃,但會進一步加強農民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