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牙斷裂影響門面 微創植牙快速修補避免長期缺牙尷尬

臺東馬偕醫院口齶外科張哲綸醫師於「3D導航 微創植牙記者會表示,林小姐因需上班,早上僅請假幾個小時,因微創植牙傷口小恢復快,植牙結束後立即可回到工作崗位繼續上班。(圖/臺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臺東報導

裝假型式有很多種 ,如何選擇安全、美觀又長久的假牙很重要。近年來一般的外科手術不斷髮展傷口小復元快的微創手法,成爲手術主流;植牙技術也在微創上有長足進步。臺東馬偕醫院口齶外科張哲綸醫師(19)日於「3D導航 微創植牙」記者會表示:近年來植牙技術由於高階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的協助,可清楚顯示牙齒的3D立體影像,包含整個牙牀肉與齒槽骨,所以可提早算出手術當中理想的植牙植體鈦合金牙根)最適切種植長度深度直徑粗度、方向角度,在拔除斷牙後可立即進行微創植牙,免去傳統植牙須等傷口癒合後再植牙約八到十個月以上的等待時間

會中也請來臺東阿美族林小姐現身見證,林小姐在今年四月上排門牙因吃雞排咬到骨頭而意外斷裂,經微創植牙修補後,現在牙齒看起來跟真牙一樣。張醫師表示在臨牀常見因咬雞排、肋排、豬腳等較硬食物,而造成牙齒斷裂,尤其門牙較小更易發生;因牙齒是一個人的門面,所以微創植牙可以在最短時間將牙齒補上,避免長時間缺牙的尷尬。

張哲綸醫師說明微創植牙是近五年來發展的新技術,來臺東三年已做了近五十位病患,曾幫一位患者做了十一顆最多,而年紀最大的有86歲的長者。傳統的植牙方式,是手術醫師於手術前依照個人經驗,以2D平面X光片之顯影與患者之齒列石膏模型,來決定植牙植體鈦合金牙根可種植之位置與深度,因準確度較差且易傷及神經。近年,隨着細部3D影像科技與高階電腦運算軟體的長足進步,受過訓練的植牙專科醫師在植牙之前即可獲得牙齒的立體影像,包含牙牀肉與齒槽骨的立體可視影像,進而詳細計劃出手術當中最理想的植牙可植入的位置及走向,因爲可事前設計所以手術較精準且傷口較小,以微創導航的方式植入事先設計好的位置,手術成功率高且不傷及口腔內重要的神經血管

對於一般人認爲年紀大骨質疏鬆無法植牙的疑問,張醫師也提出說明:除了做過放射治療或打補骨針的病人不能植牙外,其他幾乎都能植,每個人骨質因人而異,年齡不是問題,若骨質較差則藉由骨粉填補或補骨方式也能達到植牙目的。以臺東阿美族林小姐植牙的經驗爲例,上排門牙因吃雞排咬到骨頭而意外斷裂,經檢查結果爲無法保留需拔除斷齒避免感染。於拔除之前先安排3D電腦斷層量測牙牀肉與齒槽骨立體型態。手術當天局部麻醉之後,先移除斷齒,再以微創方式配合導航模板,依照先前電腦斷層影像所設計的種植位置將鈦合金植牙植入,並同時製作牙冠,無另外切割牙肉的傷口因此不需縫合,手術時間前後僅一、二個小時,且離開診間時即有牙冠,門面不至於缺牙不美觀。

林小姐因需上班,早上僅請假幾個小時,因微創植牙傷口小恢復快,植牙結束後立即可回到工作崗位繼續上班。比照傳統植牙方式,第一次先麻醉後拔除斷牙,至少等四個月到半年需傷口癒合好,再第二次麻醉手術將鈦合金植牙植入,之後再等三個月到半年才能製作牙冠,前後費神耗時,非常不便。

另一個不植牙的選擇,是作傳統的牙橋,但最大缺點是必須破壞修磨左右兩顆好的無辜的牙齒,才能架牙橋。因牙橋的設計是由旁邊二顆承受三顆的負荷,約七、八年承載的這二顆也崩壤,屆時要要再搭更長的橋。比較之下,微創植牙無疑是一個長久又安全美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