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牛評估報告「停留在2年前」 臺大食安學者背書:風險幾近於零

美牛評估報告「停留在2年前」,臺大食安學者背書風險幾近於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總統英文宣佈開放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食藥署在政策宣佈3天后,終於今(31)日公佈兩份風險評估告,其中美牛報告是於2018年委託大公學院專案助理教授莊育權進行,但校方表示,莊已於半年前離職,由臺大公衛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教授吳焜裕代爲受訪。他表示,美國已有10年沒有狂牛案例,「風險幾乎等於零」。

該份「美國進口牛肉相關產品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是利用蒙地卡羅法進行5萬次模擬運,以評估食用美國牛肉的潛在健康風險。更新結果顯示國內牛肉消費者每天食用美國帶骨牛肉的終生風險中位數爲9.29×10的-10次方,第95百分位數1.27×10的-7次方;食用進口美國牛內臟其終生風險中位數爲2.71×10的-9次方,第 95 百分位數爲 2.98×10的-7次方。

吳焜裕表示,研究基本上都是採高風險計算,以從報告來看發生率僅千萬分之一,就算每天都吃進口牛肉內臟,也要連續吃80年纔會出問題

吳焜裕接着提到,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的有害人體物質,是指「包括雖非疫區而近10年內有發生牛海綿狀腦病或新型庫賈氏症病例國家地區牛隻之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及其他相關產製品」,美國狂牛症已經10年沒有新增案例,符合進口法規

雖然該份研究報告並未發現食用美國牛肉風險,但莊育權在結論中也寫道,「風險評估是動態過程,必須隨着新知識、新技術、新數據的出現而不斷重新分析,加上國人牛肉攝取量也可能會因飲食習慣變化而隨時間改變,建議相關單位應進行相關研究與持續性調查,以確保評估過程所需使用的資訊與各種參數都能隨時間更新,所執行健康風險評估的情境與數據能符合國人生活與飲食習慣,才能妥善維護國人的健康與安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牛風險評估報告在2018年完成後,食藥署並未再委託學者研究,直至2020年宣佈將開放讓30月齡以上的美牛入關,使用的依然是2年前的風險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