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裔的學霸高富帥照樣被歧視?

近日,當國內沉浸在“雙十一”的氛圍中時,美國亞裔同胞也在紀念一件大事,紀念《美國高等教育法》立法50週年。

1965年的11月8日美國約翰遜總統簽署了美國的《高等教育法》,全方面支持高等教育發展;該法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步高等教育立法,以大量的獎學金助學金、學習貸款支持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大力支持大學和學院發展。這部法律爲美國高等教育普及化奠定了基礎。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強調了大學教育的重要意義,也讓更多學生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在促進族裔、性別平等方面尤爲有效。

教育是最偉大的均衡器,保證每一個個體都有機會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通過高等教育,學生們打下了增強職場競爭力、取得成功的基礎。

反對種族歧視,我們仍在路上

五十年後,人們依然在努力把這個設想變成現實。

近日,耶魯學生髮起反種族歧視遊行,抗議的學生手牽手組成人牆,高唿“我們不會看向別處”、“我和我的姐妹們站在一起”等口號。(原文

還有一樁事,因爲處理校園內的種族歧視爭議不力,美國密蘇里州密蘇里大學校長沃爾夫9日在抗議聲中宣佈辭職,校監洛夫廷也將被調職。(原文)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即將對“費雪德州大學”(Fisher v.University of Texas)案舉行聽證,加州大學(UC)總校長納波利塔諾與加大十所校區校長,包括聖塔芭芭拉加大總校長楊祖佑在內,聯名向最高法院呈交意見書,支持德州大學實施平權措施招生政策。民主黨籍加州檢察長賀錦麗(Kamala Harris)也公開背書。另外還有160個亞太裔組織聲明支持。費雪是白人學生,GPA成績達3.59(滿分4),但未獲德州大學錄取,費雪認爲自己遭受逆向歧視,官司一直打到聯邦最高法院,2013年,聯邦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將案子退回下級法院進行審議,被認爲是最高法院在費雪案上採取了比較含糊的立場。

其實,在教育方面的種族歧視由來已久,一位哈佛出身的羅恩·昂茨(Ron Unz)曾寫了一篇文章叫《美國任人唯賢的神話》,書中提到常春藤名校招生時舉了一組數據,即在常春藤大學招生時,白人學生的平均分數要比非裔學生高310分,而亞裔學生的平均分數要比白人還高140分。儘管哈佛大學再三強調多元化,但顯然不能解釋爲何亞裔學生平均分數需要比白人還要高140分纔可能被錄取。

收入全美最高,亞裔真的很厲害

當然,在認清局勢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取得的重大成就。

美國人口普查局發佈最新調查報告,亞裔收入跑贏包括白人在內的其他族裔,爲全美最高,甚至比全美家庭收入中位數高出2萬多美元。作爲美國社會增長最爲迅速、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羣,如今亞裔美國人儼然成爲實現“美國夢”的最佳典範。

據BBC新聞報道稱,英國財政研究所(IFS)近日公佈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英國的少數族裔中學生升學率“總體看起來非常高”,尤其是華裔(最高:75.7%)和印度裔學生(第二:65.4%),相比他們同輩的英國白人學生擁有着更大的升入大學殿堂的可能。而按照族裔劃分,英國白人中學生進入大學的比例最低(32.6%),排名墊底

在新出版的學術着作《亞裔美國人成就的悖論》(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中,作者珍妮弗·李(Jennifer Lee)和周敏注意到,美國亞裔移民近幾十年來在起點上就有一項優勢:他們的教育水平很高,甚至比美國人的平均學歷還高。這些移民成爲醫生科研人員,或從事其他高學歷專業崗位的比例格外地高

亞裔醫生的子女在美國表現出色,這倒並不令人驚訝。但兩位作者注意到,工薪階級亞裔的孩子往往也表現出色,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向上流動性。

亞裔怎麼就這麼會讀書?

亞裔的成功是否源於天然的智力優勢呢?美國心理學教授理查德·尼斯貝(Richard Nisbett)的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該項研究追蹤了一羣美籍華裔孩子和一羣白人孩子成長的歷程。研究初始,兩羣孩子的智商測試結果相同。然而長大後,55%的華裔從事社會地位高的職業,只有1/3的白人從事這樣的職業。要成功地當上經理人,白人的智商要達到100,而華裔只要93就可以了。因此,尼斯貝指出,亞裔的優勢並非源於智商,而是如何運用智商。

另外一點是東亞人長期受儒家思想影響而重視教育。“東亞移民往往努力擠入好學區,或者爲了孩子的教育做出其他犧牲,例如在家裡給孩子劃出足夠的空間保證學習。”

還有證據顯示美國人認爲聰明的孩子會得到A,而亞裔更多地認爲努力的人才會得到A。事實很可能介於兩者之間,但結果是亞裔孩子沒有拿B、乃至拿A-的藉口。有人開玩笑稱,A-相當於“亞洲的F”。

穩固的雙親家庭也是一個因素。很多亞裔羣體的離婚率比全美的均值低得多,有證據顯示雙親家庭陷入貧困的可能性較低,對男孩的成長尤其有利。

老師的期待也會發揮作用。羅伯特·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和莉諾·雅各布森(Lenore Jacobson)在60年代做的着名實驗就探索了這一觀點。

亞裔取得學業成功的另一個因素可能是社會刻板印象和自信的相互作用。克勞德·斯蒂爾(Claude Steele)等學者發現,黑人有時遭受“刻板印象威脅”:消極刻板印象帶來的焦慮會削弱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