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爲什麼要和中國經濟脫鉤? 中國到底怕不怕脫鉤?

(原標題:特朗普連任規劃,爲什麼給中國特殊待遇?)

各位好,我是今天觀察美國的,觀察者網的董佳寧。特朗普競選團隊,最近公佈了他連任的規劃,有10個主題,被列爲特朗普連任最核心、最優先的事項,其中,結束對中國的依賴,位列第三。

這十個主題是這樣的:就業、根除新冠、結束對中國的依賴、醫保、教育、整頓官僚主義,他管這個叫抽乾沼澤、保衛警察、結束非法移民以保護美國工人、爲未來創新、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合在一起,構成特朗普的宣言:“爲你而戰”(FIGHTING FOR YOU)。

結束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特朗普該怎麼做呢?他也列了一些關鍵指標和措施,要從中國帶回100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只要能把就業從中國帶回來,這樣的公司他都給減稅,尤其是製藥和機器人行業。製藥業不用說了,在新冠疫情下重要性被突顯了,機器人行業是製造業的基礎,那更是100%費用減免。有蘿蔔,當然就有大棒,有公司如果還不聽話,非要把業務外包給中國的,就不能客氣了。這樣的公司,就拿不到美國聯邦政府的合同。

把中國單列出來,位列第三,已經很重視了,這是別的國家都沒有的待遇。但還不光如此,針對中國,是特朗普任期計劃的頭等大事。我們看看,第一位的:就業。特朗普一直說“中國搶走了美國的工作崗位”,這個是針對中國的,毫無疑問。第二條,新冠疫情。特朗普在後面提到,“讓中國對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全責”,所以這一點也是和中國緊密相關。第三條,直接點名中國了,這就不用說了。

情況就是這麼一個情況。我又想起了上次“建國”同志發的推特,就一個“CHINA!”,他不光是“想家了”,中國是他腦袋裡的頭等大事。結束美國對中國的依賴,換個說法,就是要和中國脫鉤,這就產生了兩個問題。第一,美國爲什麼要和中國經濟脫鉤?第二,中國怎麼辦,我們怕不怕脫鉤?

我先說第一個問題:美國爲什麼要和中國經濟脫鉤。通常大家是這樣理解的,美國是一個自由貿易國家,是全球化的領導者。但是沒想到,自從中國加入全球貿易後,迅速崛起,達到了世界第二的實力,工業規模更是達到世界第一。在美國人看來,這是挑戰美國,你沒法再扮演兔子了,人家認定就是威脅。而美國自己,居然在全球化過程中,流失了許多產業,許多方面卻倒退了,特別是製造業。美國國內社會矛盾日益嚴重,最終選出了特朗普,他順應國家和選民的利益,採取了“反常”的做法,開始搞保護主義,因此要和中國脫鉤,讓中美這對“夫妻”走向“離婚”。

這是一個對幾十年來中美關係的描述,也是解釋的一種,大體上似乎說得通,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疑點?我來說幾個疑點。疑點一,美國是自由貿易國家,正是因爲自由貿易而崛起,成了世界霸權,那麼爲什麼現在自由貿易失靈了?疑點二,美國現在要“脫鉤”,要實行保護主義,這可是賭國運,要冒很大風險的。那麼爲什麼美國會相信保護主義一定能奏效呢?疑點三,在這種關鍵時刻,美國各種“退羣”,這等於把領導權拱手相讓。這不像是要應對威脅,更像是放棄。就像牌打不下去了,只能掀翻桌子。這很沒出息,等於明着告訴全世界,自己制定的規則,自己玩不下去了。難道“鷹派”的做法,不應該是主動出擊,和中國在全球貿易中一決雌雄嗎?

這個版本的解釋有這麼多問題,根本原因是“小看”了美國,把美國理解得太簡單,甚至把特朗普,也理解得太簡單。我在之前的視頻裡講過了,美國曆史上一直是一個“孤立主義”國家。提倡自由貿易,主導全球秩序,並不是美國的“常態”。那麼特朗普是不是要回到這種“孤立主義”呢?也不完全是。特朗普說的是不依賴中國,不是不依賴其它國家。請大家注意,特朗普這個連任計劃裡,還寫了一條,是在教育問題上,他要學校教“美國例外論”。

什麼是“美國例外論”,就是相信一個神話:美國是山巔之城,上帝通過美國拯救世界。注意,上帝不是通過教堂,而是通過一個國家,來實現拯救。那這個國家當然是“例外”的,特殊的。聖經裡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里根很喜歡這個話,說白了,就是相信美國是“燈塔”。灌輸“美國例外論”,要走進學校,要從娃娃抓起。

特朗普連任規劃,爲什麼給中國特殊待遇?(來源:視頻綜合)

你去看特朗普演講,他一直說的,都是相信美國優先。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是世界的樣板和榜樣。“美國例外論”是干預主義的,一直都是這樣,干預主義和孤立主義,就是一個鐘擺。你以爲特朗普擺到了孤立主義,對國外的世界不再關心了嗎?沒有,他馬上就擺回來了,要學校教“美國例外論”。

前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有一本新書,叫《世界中的美國》,說美國與盟友、敵人的關係,一直是干預主義和孤立主義混合的。建起高牆的是美國,入侵伊拉克的也是美國;可以用自由之名“遏制”蘇聯,也可以扶持拉美、非洲南部的獨裁者。可以呼喚被英國壓迫的殖民地獨立,可是等到英國人一走,就可以把盛產石油海灣地區,納入勢力範圍。這有點像我們中國人說的“儒法並用”,怎樣有利就怎樣做,這纔是美國的真面目

這一點上,美國比英國難對付得多。英國在成爲世界第一後,是真心相信“自由貿易”的,至少比美國更真心。它完全相信資本逐利性,認爲市場配置資源就是最優解。手握第一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比如紡織業,坐擁廣大的海外殖民地市場,英國拼命向海外資本輸出,金融機構是賺到了,但是國內投資不足,無法培育新技術、建立新的工業製造部門。結果,德國、美國在電力、鋼鐵這些新工業部門上迅速崛起,甚至反超,利用英國的自由貿易,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產品,大舉輸入英國市場,加上本國市場,新工業很快發展起來。

英國的算盤是,殖民地爲我提供原材料,我向海外輸出製成品,敞開自由貿易大門,肯定是賺的。但問題在於,英國資本到海外賺錢,形成了惰性,忽視了本國產業升級。而別的工業化國家,優先保護國內市場,留給本國企業升級產業,英國市場開放,正好被德國、美國的新工業品進入,進一步幫助德國、美國產業升級。

關鍵區別在哪裡呢?德國、美國是通過政策的保護和引導,注重國內經濟自身循環的,只要國內需求增長,就能提供經濟動力。美國爲什麼能夠搞那麼長時間孤立主義,爲什麼能夠“搖擺”,因爲美國對外部市場依賴沒那麼大,可以通過關稅等措施,與別的經濟體選擇性脫鉤。

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趕上來,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就是信息技術革命,更是遙遙領先。但美國畢竟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信息技術革命,對世界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沒有經驗可以參考,卻造成了更嚴重的發展不平衡問題。在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下,美國也沒有先見之明,就做了一個選擇,滿足資本在全球化中的利益,抓住第三產業和高端製造,放任多數製造業轉移到別國。

其實如果不是中國的出現,美國這樣做問題不大,因爲全球分工好處是明顯的,美國老百姓可以消費大量廉價的工業成品,企業的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石油美元和軍事霸權在手,當國家利益面臨威脅,美國完全可以調控節奏,輕易地消滅追趕者,比如按住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勢頭。美國可以通過自己主導的全球秩序,把整個世界都變成自己勢力範圍,讓整個世界爲它“內循環”。但是注意,前提是沒有中國。

現在中國有了這個體量,美國只能擺回去,回到自己的成功經驗——保護主義,目的是要“美國製造”回去。現狀是什麼樣呢?美國在高端產業上沒有被中國代替,也沒有真正發生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說,中美科技競爭會是長期的,是持久戰、拉鋸戰。這與當年的英國不一樣,美國回頭是很快的。美國要把製造業搬回去,這和投資國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兩件事,但方向是一致的。準備讓產業繼續升級,就要培育起國內需求。而強大的藍領中產階級,對中國和美國來說,都是經濟內循環成立的關鍵,誰的社會結構更均衡、合理,誰的經濟就能呼吸順暢。

世界經濟能同時容下中美這樣規模的藍領中產階級嗎?不好說,如果能的話,中美可以維持一種緊張平衡關係,現狀會持續下去,不會完全脫鉤,破壞性的因素也不會繼續升級,但這樣可能別的國家就很難過。如果不能的話,那麼美國一定會繼續和中國“定向脫鉤”。那麼前面說的第二個問題就來了,中國怎麼辦?

目前來看,中國的就業結構和貧富分化情況,要好於美國。最近任正非說,他明白了美國政客就是要華爲死。任總沒說原因,他就講華爲爲什麼重視基礎研究。確實,基礎研究是下一次工業革命,下一次高端產業升級的關鍵。華爲這樣重視基礎研究的公司,美國當然想打,但基礎研究是有不確定性的,還沒緊迫到美國要這麼着急掐死的程度。

我來分享一個看法,華爲這樣的公司,加速了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社會結構和效率的提升非常明顯。不光有5G建設產業鏈上的就業,還有5G產生的新就業。特朗普最看重就業,你看美國吸納就業,大量崗位是什麼,零售業,超市營業員。但互聯網幫助中國涌現出很多新業態,比如外賣小哥,是有希望成爲藍領中產階級的。

中國怎麼辦呢?最重要的,當然是建立起自己的經濟內循環。中國歷史上其實一直是內循環的,唐朝是最開放的,但就連唐朝,其實也是開而不放。雖然容許外國人進來,但沒有主動招引外國移民,也沒有主動對外傳教。“絲綢之路”並不是中國主動開闢的,通過“絲綢之路”,西方輸入到中國的東西多,中國傳出去的東西少,而且多數還是外國人傳出去的。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僧人主動到長安來學習的很多。可是唐朝人東渡日本,去影響他們的,我們說來說去就是鑑真,他也是日本僧人請求他去的。唐朝對私自出國限制很嚴,沒有朝廷同意,不能出境,所以鑑真六次東渡,爲了不被官府注意,遇到了很多挫折。他的故事恰恰反映的是唐朝“開而不放”。

要做美國人做的事情,不要做美國人說的事情。今天我們當然要主動傳播中國文化,這一點不必效仿唐朝,但唐朝這種開而不放,前提是經濟的內循環,外國市場有當然好,沒有了也不會造成致命損害,這很重要。我們應該,也已經在調整經濟戰略了。改革開放不會結束,但一些定向的脫鉤可能會被動的產生。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怎樣應對和準備的問題,而不是怎麼選擇的問題。我們必須放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