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講「體感溫度」,但到底是什麼?

新竹五峰山上民宿雪景,美得像幅畫。(圖/山上人家森林農場授權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相信有許多民衆已經感受到這兩日「霸王寒流」的威力了,這波大陸冷氣團持續發威96小時體感溫度0°C以下,臺灣各地山區皆有下雪的現象,讓民衆非常興奮。但到底什麼是「體感溫度」?

氣象上的氣溫通常是指溫度計所量測距地面1.25至2.00公尺間,通風良好且不受太陽直達輻射影響大氣溫度,而「體感溫度」顧名思義就是「反映人體對於氣溫的感受」,所以氣溫和體感溫度並非絕對相等,當體感溫度大於氣溫時,代表環境使人體感受到較高的溫度;體感溫度低於氣溫時,則會使人體感受到較低的溫度,當然直接日照也會使體感溫度增加。人體對氣溫的感受主要是來自皮膚感覺

體感溫度會因不同的溼度風速、直接日照和人體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等而不同。若是日照量變動較大,而人體代謝率也因人而異,所以較難以定量方式計算。例如溼度越高時,人體皮膚表層散熱不易,會感受到較實際氣溫還要高的溫度;而風速較強時,會加速人體皮膚表層的散熱,使感受的溫度較實際氣溫還低。

氣象局考量臺灣各地區域氣象要素變化複雜,因此體感溫度預報範圍包括縣市鄉鎮客莊原鄉、森林遊樂區地區3日內逐3小時的體感溫度預報,以及一週最高、最低體感溫度的預報資訊,以供民衆瞭解環境影響人體感受溫度的變化情況

►►分享你的冷冷寒冬→→【雪景大募集 上傳你拍到的冰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