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臺幣升值 銀行業須盯產業流動性、資產減損

▲IMF最新金融穩定報告企業風險雖然在各國政府政策支持下暫時獲得緩解,但是各金融機構仍要關注。(圖/記者吳靜君攝、示意圖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發佈了最新一期的《2020年10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後,全球的金融脆弱性持續增加,展望未來,各國須透過政策的支持來維持經濟復甦的力道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金融產業服務董事陳念平表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經濟危機,但受益於各國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和全球融資環境寬鬆,短期之內還得以穩定風險暫且獲得控制。

疫情爆發前,企業、銀行和部分主權國家就存在脆弱性,受疫情影響這些脆弱性不斷加劇,成爲全球經濟經濟復甦潛在阻力;疫情爆發後企業承受巨大的流動性壓力,爲了緩解現金短缺加大借款規模導致企業債務負擔加重,隨着疫情持續發展,流動性壓力可能演變爲償付問題,尤其在經濟不能如預期復甦的情況下,未來債務違約情況將取決於各國政策支援力度及經濟復甦步伐

隨着各國經濟重啓,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在經濟復甦的力道及永續發展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在疫情完全受到控制後,政策重點應聚焦於重建銀行緩衝、加強銀行業以外的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

▲銀行業將在2023年接軌新Basel以及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要逐年增提資本,提升整體風險管理能力。(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陳念平認爲,在不確定環境下,全球都非常關注如何逐步重啓經濟,以及新冠肺炎下的金融改革計劃。因應全球疫情持續發展,入冬之後可能再擴散的潛在危機,使得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不足,加上貿易戰爭與臺幣升值,對於我國以出口爲主或持有海外資產的產業將有比較大的影響,須注意流動性不足而產生的風險增加與資產減損

陳念平指出,我國銀行業將於2023年適用的新資本(Basel)監管要求以接軌國際,全體銀行除了資本分類與風險權數計算方式的改變,如:銀行簿與交易簿別的分類(FRTP)、不動產暴險計提(LTV)方式、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對手信用評價調整(CVA)的計算方法合格結算交易對手(SACCR)的判斷與重置成本和未來潛在暴險的計算,以及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逐年增提資本,將提升整體風險管理能力,更有效評估風險性資產的變化與資本緩衝配置。

陳念平認爲,董事會應形成風險管理文化與意識,並建立由策略營運整體化分析評估體系。站在金控角度,以企業風險管理架構提供策略視角的思考模式,並針對企業痛點及發展方向,制定策略性營運方針,減少系統性風險以創造金融業永績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