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計劃以來首次 美軍方展開稀土產業戰略性投資

爲恢復稀土供應鏈,美國軍方啓動曼哈頓計劃以來最大規模戰略性投資,以保證稀土供應不會受制於中國。(圖/Shutterstock)

美國爲了結束對中國大陸稀土產業的依賴,重振國內稀土加工能力,最近宣佈撥款近1300萬美元資助3家公司籌建稀土設施國防部去年底亦獲得授權,可直接投資稀土礦分離與提煉產能。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曼哈頓計劃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以來,美國軍方首次對商業規模稀土生產進行戰略性投資。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曾經主宰稀土產業,當年加州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礦場就滿足全球半數以上的稀土需求。目前該礦仍在開採,但全部交給大陸提煉後返銷回美國。目前已知有20國都在開採稀土,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緬甸等,礦產蘊藏量還算豐富,但仍以大陸儲量最多。

專家們指出,目前中國完全主導國際稀土供應鏈,那是因爲現在幾乎只有大陸具備有稀土精煉及轉化爲珍貴礦物磁粉及其他高價值產品的加工能力。美國開採後只做到選礦,提煉稀土還是依賴大陸的產能。

報導指出,1949年3位美國地質學家在芒廷帕斯偶然發現放射性很強的礦石樣本後,其中近乎神奇的元素因具有可以改變金屬材料性能特徵而催生一個個新興產業。現在這些材料是尖端高科技應用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涉及的產品包括彩色電視顯像用的螢光粉、巡航導彈的永久磁鐵及F-117隱形轟炸機的隱形塗層。只是,當年提煉這些稀土原料的兩家公司,一家在大陸的衝擊下倒閉,另一家被大陸收購,其相關技術已成爲大陸的國有資產

大陸在2010年與日本釣魚島主權糾紛中曾動用限制稀土出口制裁日本,美國纔開始重視稀土對大陸過度依賴的問題川普今年9月宣佈加快稀土開發,動用《國防生產法》等措施來重建美國的稀土供應鏈,同時聯合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重建一條與大陸完全分離的稀土產業鏈

美國國防部於7月提供資金協助澳大利亞大型稀土企業萊納斯(Lynas)與美國藍線公司(Blue Line)合作,在美國德州建設稀土加工廠。在美國國防部最近給予3家公司的撥款中,芒廷帕斯的營運商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獲得了最大一筆、約960萬美元的資助。

不過,觀察人士指出,重建一個不依賴大陸的稀土供應鏈任務艱鉅,其中包括稀土加工過程中有毒物質排放問題。很多聯邦土地已不準開採,有些可以開採,但不能加工,環保問題還是最大的挑戰。按目前審批程序估計,獲得一座新礦山的開採和加工許可需要多達7到10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