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五週年研討會7日登場 探討美大選後美臺臺關係

馬英九基金會文化大學社科院本月7日舉辦馬習會五週年研討會。(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兩岸交流中斷,甚至捲入美中對抗而走向兵兇戰危,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揭曉,馬英九基金會與文化大學社科院將於本週六(7日)「馬習會」五週年當天舉辦研討會,除了前總統馬英九專題演講五年前的馬習會,另邀專家學者、當年與會人士分享心得,將討論「馬習會的意義」、「大選後的美中臺關係」兩大議題,希望藉此對兩岸關係、美中臺關係的大未來,向政府提供建言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指出,2015年11月7日,兩岸最高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突破重重障礙,在新加坡見面,握手長達81秒。在全球超過百家國際媒體、600位記者見證下,兩岸領導人平起平坐,坐下來面對面實質對話曾幾何時,不過五年時間,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否定「馬習會」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迅速崩壞。中共軍機軍艦繞臺頻仍,我邦交國斷交了7國,加上蔡英文總統爲尋求連任,高調抗中」,單邊押注中美對抗,臺海已全面進入險境

他說,當年「馬習會」,全球媒體英文報導標題是「Presidents of China and Taiwan met in Singapore.(中國臺灣的總統在新加坡會面)」,深刻標誌出兩岸交流的對等與尊嚴。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社論指出,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會面,可能是 1980年代初期以來,大陸歷任領導人對主權這個核心議題,所做出最大的讓步。

蕭旭岑說,「馬習會」的經驗,已成爲國際上可參考依循的模型。 2018年6月,美國總統川普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晤,就參考「馬習會」模式地點也選在新加坡。可見兩岸領導人會面,只要有互信、能和平,解決區域緊張,影響力全球性的。

蕭旭岑說,可惜的是不過短短五年光景,兩岸竟從能對等坐下來會談的「馬習會」,走到今天的劍拔弩張。這次希望藉研討會深入討論「馬習會」的模式與經驗,找出舒緩兩岸緊張的鑰匙,提供當局建言,畢竟「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期待兩岸回到五年前的握手對話,而非目前的惡言相向,唯有如此纔是中華民族之幸,兩岸人民之福。

據悉,7日的研討會,除了馬英九專題演講五年前的馬習會,另兩大議題討論方面,「馬習會的意義」由蕭旭岑主持,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榮譽教授邱坤玄、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與談;「大選後的美中臺關係」則由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主持,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暨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周陽山、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