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適度休息、尋求協助 擺脫惱人「媽媽手」

圖、文/媽媽寶寶雜誌

許多媽媽在生產之後,除了長時間抱着寶寶餵乳,就連家務打理及採買生活日用品,都必須一手包辦;久而久之,才發現自己握拳或提重物時,手腕都會產生劇烈疼痛,就診之後,才知道罹患了俗稱的「媽媽手」。到底「媽媽手」會爲患者帶來什麼樣的困擾,又要如何治療及預防呢?

其實,罹患媽媽手不只是產後女性的專利,就連部分懷孕婦女也有相同困擾,只是兩者的致病原因不盡相同。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產後婦女或是準媽媽,平時都應避免手部長時間執行某些特定動作,才能妥善保養手部肌肉,以免發炎痠痛後遺症影響到日常作息

媽媽手的致病原因相信生產後的女性,對「媽媽手」一詞必定不會感到陌生,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表示,媽媽手的臨牀名稱是「迪奎文氏肌腱腱鞘炎」,常見的受傷部位大拇指短伸肌及長外展肌,一旦使用肌肉的方式錯誤,就會造成大拇指基部連接手腕的地方產生劇烈疼痛,無法輕易彎動,進而造成生活諸多不便。常見的致病原因如下:與寶寶的互動如果媽媽長時間以不良姿勢抱寶寶、餵乳及擰毛巾,或是常陪寶寶玩「舉高高」等遊戲,就容易造成此疾病找上門來,甚至在爲寶寶包尿布的時候,手掌抓握寶寶的力道與動作控制不當,久而久之都會導致手腕疼痛。

運動傷害有些運動會特別需要使用到手腕與手臂力量,例如:乒乓球高爾夫球保齡球等,如果長期執行這些活動,沒有適時讓手部獲得休息,也會罹患所謂的媽媽手。因此,不僅是產後婦女,就連部分運動員也是此疾病的好發族羣

工作因素平均來看,多數女性的肌肉力量都不如男性來得強大,所以在搬重物的時候,便容易造成肌肉傷害。如果媽媽身爲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就必須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爲手部的活動量取得平衡點,平時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執行大量的勞力工作,適時伸伸懶腰、放鬆筋骨,纔不會爲手腕、手臂及腰部帶來太大負擔;此外,由於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許多家庭都有設置電腦,如果經常使用滑鼠,或是身爲文書工作者的媽媽們,都容易發生手腕痠痛的情形,所以每間隔半小時到一小時就應該休息。

懷孕中的準媽媽謝霖芬主任指出,準媽媽到了懷孕後期,體內會分泌一種名爲「鬆弛素」的荷爾蒙,爲的就是讓骨盆腔周圍的關節韌帶肌腱能產生鬆弛的作用,讓子宮不會受到骨盆腔的擠壓,使胎兒得以順利成長及出生,但同時也將連帶影響其他部位的關節,造成支撐力減弱,使肌腱容易受傷,所以導致有些還未「卸貨」的準媽媽,在生產前就已經感受到媽媽手帶來的困擾。

簡易診斷媽媽手許多媽媽察覺自己罹患媽媽手,就醫治療時,往往症狀都已經惡化到很嚴重的地步,謝霖芬主任表示,其實媽媽們平時可以藉由一些簡單的手部動作,自行檢測是否有罹患媽媽手的可能。第一種方式是先以四指包覆大拇指的方式,握緊拳頭,手腕儘量往小指方向彎曲,藉此牽張肌腱,觀察是否會誘發疼痛感,才能察覺有無罹患此症。第二種檢測方式更爲容易,媽媽可以先比出「贊」的手勢,再用另一手的食指用力壓住比「贊」的那隻大拇指,兩個指頭的力量相對抗,若感到疼痛,就代表比「贊」的手可能有罹患媽媽手的疑慮。有些患者會因爲手腕腱鞘腫大,導致患部產生明顯的硬塊,這時就不宜延遲病情,應立即至醫院就診,纔不會使病況急轉直下。

1:以四指包覆大拇指,並將手腕儘量往小指的方向彎曲。2:用另一手的食指用力壓住比「贊」的大拇指,若感到疼痛,就代表可能有罹患媽媽手的疑慮。

治療方式謝霖芬主任表示,如果媽媽手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讓患者因此感到劇烈疼痛,一般都會建議使用注射類固醇的方式,纔會得到較爲顯著的舒緩效果醫師會將少量的類固醇打入患者腫脹的腱鞘內,注射1~2次之後,便可達到8、9成的效果,但注射之後必須保護肌腱1~2周,儘量減少手腕及大拇指的活動量,纔不會使治療成果付諸流水。若病情尚輕微,沒有明顯腫脹情況的話,媽媽在家中可以用熱毛巾自行熱敷,但如果發生腫脹,就須改爲冰敷。此外,有些媽媽比較怕痛,不太願意打針,也可服用口服消炎止痛藥,不過此方法的缺點,就是效果不如打針來得顯著,所需的治療時間可能也會比較久,少數患者也會有腸胃方面的副作用。

謝霖芬主任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主任輔仁大學醫學系 副教授經歷/健保局第一門診中心兼任主治醫師臺北市立中興醫院復健科科主任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風溼科及復健科研究員林奕如 採訪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 攝影陳炳煌、朗棋攝影Kat Lee(02-6617-8549) 化妝髮型/Amber、朗棋攝影Kelly Liao 演出/孕媽咪王雅萱、侯佳伶※原文刊載於2012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