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敷藥草治骨刺?婦人下場慘

賴婦皮膚腫痛發炎又反黑、水泡,趕緊拿着藥草衝到彰化醫院掛急診求救。(謝瓊雲翻攝)

賴婦頸部僅因敷了黑麪馬藥草五分鐘就紅腫發嘿,還起水泡。(謝瓊雲翻攝)

只敷了黑麪馬藥草五分鐘,隔天一早賴婦連肚皮都莫名冒出幾十顆水泡,刺痛、奇癢難耐。(謝瓊雲翻攝)

民間謠傳可以用來治跌打損傷與骨刺毒草「黑麪馬」。(謝瓊雲翻攝)

彰化醫院毒物科主任醫師廖曜磐呼籲,黑麪馬植物整株都毒性很強,會因個人體質狀況引發程度不一的過敏反應和接觸性皮膚炎。(謝瓊雲翻攝)

有毒的藥草「黑麪馬」,千萬別再拿來敷了!彰化縣56歲賴姓婦人肩頸骨刺痠痛,聽信友人推薦以不明藥草葉搗碎後敷於頸背部,不料才短短5分鐘就引發灼熱腫痛,隔天更整片發黑、起水泡,緊急前往彰化醫院急診,住院4天才好轉出院

賴婦因頸椎長骨刺經常痠痛,朋友摘了某種藥草送她,要她將葉子搗碎後敷在後頸痠痛處,而且再三交代「絕不能敷超過10分鐘」,當天晚上她只敷5分鐘就拿掉,沒想到仍感覺刺痛紅熱

一叫醒來發現後頸部皮膚竟反黑,還痛得像被火燒灼,連肚皮都莫名冒出幾十顆水泡,又痛又癢,她嚇得趕緊拿着草藥急奔彰化醫院急診,毒物科主任廖曜磐一眼就看出是惡名昭彰的草藥「黑麪馬」,趕緊安排賴婦住院治療

廖曜磐指出,賴婦後頸是接觸性皮膚炎引發廣泛性的過敏反應,以抗組織胺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後,才免於惡化成皮膚潰爛或蜂窩性組織炎。他說不少民間偏方將「黑麪馬」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及筋骨痠痛,往往造成皮膚灼熱、變黑、起水泡、糜爛等接觸性皮膚炎的發生。因多數民衆認爲藥草無害,外敷又非內服,輕忽其嚴重性,而使這類案件一再發生。

中醫師馮天祥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有病患因敷了這種毒藥草,不只皮膚炎,還黑色素沈澱好幾個月不退;呼籲民衆一定要找中醫師看診,不要自行亂敷中藥,經過合格驗證的中藥,纔不會危害身體

根據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的資料指出,「黑麪馬」又稱烏面馬」,屬外來種植物,1645年引入臺灣,植物可做爲蝴蝶幼蟲食草、觀賞用。民間傳聞鮮葉搗爛外敷,用於跌打腫痛、風溼性關節炎及骨刺,但因內含有藍雪素(磯鬆素)(Plumbagin)等多種有毒物質,葉、根液接觸引起紅腫、脫皮外用會使皮膚變灰黑色,久敷易造成皮膚潰爛。內服大劑量或長期服用更可能毒害腎臟,達中毒劑量時,將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麻痹致呼吸抑制、血壓下降及心搏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