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在雅魯藏布江建全球最大壩 恐掀政治、文化與環保爭議

興建水壩恐造成生態環境改變、魚羣失去故鄉,從而影響賴河謀生的居民。圖爲沿岸孩童河邊戲水。(圖/美聯社)

日前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 MRC)警告,隨着中國大陸在湄公河上游興建水電廠,使湄公河出現「令人憂心低水位」。事實上,除雲南景洪壩外,大陸同樣在西藏雅魯藏布江興建大壩。「半島電視臺」引述專家分析,儘管北京目的在於以綠色發電,達到碳中和的目的;但專家卻憂心,值此陸印關係緊繃之際,雅魯藏布江大壩恐爲北京用爲政治工具,而其對河流造成的生態影響,不僅是環保議題,更影響賴河維生居民的經濟生活。

「半島電視臺」報導指出,2020年11月,大陸宣佈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計劃獲批准,將於十四五計劃期間興建。北京表示,水電廠的興建讓大陸可於206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不過,卻引來西藏居民與環保主義者的批判,而北京掩耳不聽,反而更加倍努力地推動水電廠計劃。

西藏政策研究所環境發展小組查米漢(Tempa Gyaltsen Zamlha)表示,過去居民從來沒有興建水壩,這絕非西藏民衆不懂利用,而是對河流的尊敬。「西藏民衆自小就被警告,在河裡游泳時不準便溺,因爲河裡有神明在」。「這項傳統相當嚴格,沒有人膽敢對這條河流做出冒犯之事。甚至不需要法律,每個西藏人都會自然遵守」。

其表示,北京只考慮自身發展的利益,卻完全沒有和西藏民衆商量。換言之,不尊重當地民情文化,恐成爲雅魯藏布江大壩第一個爭議點。

再者,「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表示,興建大壩目的是爲大陸的未來提供綠色能源。史汀生研究中心東南亞計劃艾勒(Brian Eyler)也指出,從石化能源過渡到清潔能源必然會產生電力缺口,設立雅魯藏布江水電廠目的就是填補電力缺口。

報導指出,雅魯藏布江大壩是長江三峽大壩的3倍大,而光是三峽大壩遷徙人數就已超過140萬人。雖然雅魯藏布江人口密度遠低於長江,但爲工程營建而遷徙人口已有前例,2015年就因牙根一級水電站而遷徙。

「半島電視臺」訪問「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卻不得回覆;不過,報導指出,《環球時報》先前曾報導人口14,000人的墨脫縣可能成爲施工點,而造成人口的遷徙。

地緣政治角度來看,雅魯藏布江提供大陸、印度不丹國約18億人飲用水。查米漢認爲,掌握雅魯藏布江與湄公河是北京在70年前能控制西藏的關鍵因素。2020年,陸印在喜馬拉雅山西部發生衝突考量到水壩位置距離印度邊境僅30公里,「北京肯定會將其用爲政治工具」。

目前,印度也打算在阿魯納查省興建水壩,以減輕大陸大霸對印度產生的不利影響」。與此同時,美國也意識到雙方恐因水資源引爆衝突,試圖讓陸印雙方共享資源。美參衆兩院近日通過「西藏政策及支援法案」(Tibet Policy and Support Act, TPSA),鼓勵簽署水資源安全區域架構,以增進青藏高原沿岸國家簽署合作協議的可能。

此外,聯合國於1997年推動《國際水道公約》,規範跨界河流的權利與義務;但大陸、印度、孟加拉皆未簽署,更讓人憂心水資源隨着氣候暖化而成爲未來衝突引爆點。

至於環境爭議,湄公河可成爲歷史借鏡。艾勒憂心,類似工程雅魯藏布江絕非唯一的一座,卻可能發揮先鋒作用而爲後續水壩建設開啓先河。根據對大陸大壩的統計,湄公河下游受影響已愈來愈深。大陸在湄公河設立11座水壩,嚴重阻絕魚類生存環境與水流沉澱物,直接坡壞河岸與社區。

艾勒表示,雅魯藏布江發展計劃的具體細節仍舊模糊,而隱藏着巨大風險。興建水壩等於「讓河流飢餓」,當水中沉澱物減少,三角洲遭侵蝕,非自然建築物導致大自然的改變。藏族身分連結的另一項根源,恐被大壩徹底刨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