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岡底斯山比喜馬拉雅山更「老」

▲圖爲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神山綽木拉日及其在多慶湖上倒影。(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最新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南部的岡底斯山在5500萬年前已隆升到4500米,大大早於喜馬拉雅山1600萬年前達到這一高度時間。這意味着岡底斯山比喜馬拉雅山更「老」。

這一研究成果,被最新一期世界權威雜誌《NATURE》關注,因爲推翻了「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一樣年輕」的傳統認識,引起了廣泛討論。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員是這一科研專案負責人。丁林3日告訴記者,過去的研究結果認爲,岡底斯山於1500萬年才達到目前約4500米的高度,意味着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同時達到這一高度。

丁林領銜項目組對處於岡底斯山脈的拉薩林周盆地進行了數年研究,發現這一盆地沉積部分可以重建山脈古高度的關鍵因素:年齡在6000萬-4700萬年的地層古土壤介形化石

專案組經過對其中的介形蟲殼體深入研究發現,在林周盆地得到的可以測定山脈古高度的關鍵證據原生的,未受到後期成岩作用改變。在此基礎上,項目組利用古土壤氧同位素高度計,得出林周盆地在5500萬年前已經達到了接近現代的4500米的高度。

丁林說,傳統觀點認爲,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塊歐亞大陸碰撞之後,大約300萬年時纔開始逐漸隆升起來,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青藏高原不同的塊體之間存在着差異隆升。

該項研究成果引起了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人員的廣泛爭鳴。法國國家科學中心著名地質學家紀堯姆•都彭•尼維特教授認爲,本項研究的關鍵證據——介形蟲化石,強有力地支持岡底斯山在5500萬年前已達到目前這一高度。

「岡底斯」藏語意爲衆山之主,在藏傳佛教中,岡底斯山是一座神山,也是苯教印度教聖地,其主峰岡仁波齊峰,是衆多信教羣衆轉山朝拜的神山。(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