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貿影響力日增 專家:美歐團結將面臨4大難關

大西洋理事會總裁兼CEO肯普認爲,隨着中國影響力成長,美歐一致將被證明是越來越難達成。(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週五(19日)在G7(七大工業國組織)與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演說,3度提及「拐點」(inflection point),美國專研外交政策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總裁兼CEO肯普(Fredrick Kempe)在CNBC專欄指出,這是刻意爲之,但他認爲隨着中國大陸經貿影響力增長,美國和傳統上歐洲盟友要團結將變得困難,難關主要有4點。

拜登提到的挑戰包括第4次工業革命(注:數位革命)、疫情,還有對獨裁體制認同與對民主體制懷疑的趨勢增加。演說之後還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4國會談,肯普指出,這4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爲修復歐洲付出巨大努力,並且與合作伙伴建立起許多基於規則的國際組織,75年來一直是全球治理的中心。

但是中國已成爲第1個克服疫情、保持成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且在富國囤積數倍於人口數疫苗同時,中國還提供14億劑疫苗給開發中、未開發國家。拜登和歐洲夥伴們將日漸認知到,要減緩中國崛起是多麼艱難,他們需要遠比目前更有創造性、更密集、更協作的奉獻方式,振興國際合作很少如此重要,而且可能從未如此困難。

首先是,美國大部分主要合作伙伴國,其最大貿易伙伴都是中國,包括中國去年首次取代美國成爲歐盟最大貿易伙伴。這會使多數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不願意考慮任何與中國經濟脫鉤或進入新冷戰的想法。

美國必須謹慎考慮夥伴的政治、經濟需求,並且要知道如果依然冷漠地只計算自身國家利益,就不可能指望歐洲盟友們對華採取共同又協調的立場。例如拜登也強調了不會重回冷戰,在特定關乎人類共同命運問題如疫情上,競爭關係不影響合作。

其次是被川普(Donald Trump)破壞的歐洲對美國信任。川普雖然輸給拜登,但他在美國依然受歡迎,而且2度遭彈劾也在參議院宣告無罪,可以預期他依然會左右共和黨路線很長時間,拜登雖在上臺後展現迥異態度,但事實是他也宣告美國優先、買美國貨。

再來是美歐間許多問題尚未解決,包括關稅戰、波音(Boeing)和空中巴士(Airbus)貿易爭端,還有德美間關於是否讓俄羅斯到西歐北溪2號(North Stream 2)輸油管道建成並啓用的分歧,及強調數位主權的歐洲與美國網路巨頭如臉書(Facebook)等公司的對抗。

最後的難關在美國自身。在中國和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韓國、日本、澳洲紐西蘭簽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和歐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之際,拜登政府仍缺乏足夠國會支持來參與新的貿易談判,而川普暫停參與或退出了大部分貿易協定與國際組織,這使美國更無着力點

肯普曾於《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擔任歐洲方面通訊員超過25年,並對冷戰研究多年。其任職的大西洋理事會成立於1961年,是美國重要外交政策、國際安全、全球經濟智庫,該智庫1月28日發佈《更長的電報-走向新的美國對華戰略》(THE LONGER TELEGRAM- Toward a new America Chian Strategy,電報典出1946年美國駐蘇聯外交官肯楠George Kennan,他拍發1封長電報給國務院,勸美在西歐建立堡壘以待蘇聯崩潰,被視爲圍堵政策濫觴),由匿名前美國政府高官所寫,指出美國主要目標不應是推翻中國共產黨統治大陸,而是設法讓中共更換領導人。不過這篇文章也受到程度不一的批評,有人認爲會得到反效果且歐洲不願參與,也有人指出同意所有關於中國威脅的分析,但是嚴重高估了中國對輸出體制與意識形態的興趣,中國並未展現出稱霸世界野心,而且更熱衷於在內部鞏固政權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