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格菘:用價值的方法投成長,打造攻守兼備、梯隊完善的成長投資團隊
問:您在去年的交流中提到,成長投資部的定位是以價值投資的方法投成長,能否詳細闡述這句話的含義?
劉格菘:我對價值投資的理解是,尋找市值低於企業潛在價值的標的進行投資。企業價值由長期價值和中期價值構成,長期價值是大家更重視未來的展望,比如在極端狀況下,這個企業能不能生存,還有沒有生意可以做,這是永續階段的考量。中期價值是對未來5-10年增長的研究。
我的投資框架是從供需格局入手把握產業趨勢,在產業趨勢向好的長週期中分享龍頭公司的成長紅利。具體到實踐中,我是從中觀出發,依據產業趨勢的客觀數據進行中性的行業比較,在此基礎上再做行業非中性配置。
我認爲,景氣擴張的產業趨勢至少要能持續兩年以上,並且,長期看商業模式可持續,有規模經濟效應。如果只是持續半年的產業趨勢,配置起來會相對慎重一些。
劉格菘:成長投資部的定位是以價值投資的方法投成長,即尋找成長性比較確定、成長速度比較快的資產進行配置,爲持有人創造價值。因此,我在部門內部倡導大家把精力放在企業成長性的深度研究,減少博弈層面的選擇。
具體而言,我對團隊成員提出三點要求:一是立足長期,深入研究。需要清晰把握資產的長期成長空間、內在價值,力爭降低換手率,在陪伴企業成長過程中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二是注重降低組合波動率,在研究和構建組合過程中高度關注風險,通過持續加入優質資產來豐富組合;三是結合團隊成員的能力圈和研究積累,從方法論的角度不斷思考和完善成長投資。
很多人覺得成長投資是一個高換手、不斷換新資產的過程,但我自己覺得真正的成長投資,換手並不高。因此,我給基金經理提的要求是,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每一個想配置的板塊,把資產中長期的成長空間、長期價值都調研、討論清楚,爭取從中長期角度降低換手率,獲得相對穩定的成長收益。
問:過去兩年,成長投資部管理的產品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有12只產品實現翻倍回報,您怎麼看這份成績單?
劉格菘:短期的業績優秀沒有什麼可驕傲的,我們要把五年、十年的業績做好,爲投資人獲取更好的長期回報。
同業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做投資只有八個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能對每個人都是如此,要不斷對自己提問,對產業趨勢的判斷是否客觀,有哪些我們沒有考慮到的風險因素,現有資產市盈率反應的成長預期與我們自己的判斷相比差異在哪裡。同時,組合中要不斷有新東西,有哪些性價比更好的資產可以優化現有組合。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自己不斷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在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市場中會有很多成長性的板塊冒出來。一方面,基金經理要動態把握市場風格的變化及其背後反映的產業趨勢;另一方面,基金經理也要敢於突破自己、挑戰自己,通過不斷拓展行業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來適應市場的變化。
打造攻守兼備的學習型團隊
問:目前成長投資部有哪些成員?他們各自有什麼特點?
劉格菘:成長投資部有8名基金經理,大家風格各異但又理念相通,在不斷的日常交流磨合與投資實踐的鍛鍊中,團隊成員也正在逐步成長起來。部門中原有的基金經理大家比較熟悉,今天重點介紹兩位後起之秀。
例如,鄭澄然是新生代基金經理中的優秀代表。2015年,他進入廣發基金擔任製造業研究員,在新能源產業具有較深的研究積累。他的方法是從中觀維度出發,把握供需拐點的機會。去年二季度,光伏供給迅速出清,海內外光伏的需求被激發。那時,鄭澄然敏銳地捕捉到行業拐點的變化,幫助成長投資部把握住了光伏行情。
吳遠怡是去年8月加入團隊的新成員,也是一位研究基本功紮實、投資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2011年,他從美國南加州大學畢業後,在申銀萬國研究所負責消費研究,後來在香港的QFII機構——惠理基金擔任行業研究員及基金經理助理,2017年加入中國人壽權益部任投資經理,管理港股通組合。
目前來看,以鄭澄然、吳遠怡爲代表的年輕基金經理已經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這也使得公司的成長投資團隊人才梯隊更加完善,整體實力進一步提升。
問:我們注意到吳遠怡曾經在券商研究所、QFII、保險資管等機構工作過,他有哪些自己的特色?
劉格菘:第一,涉獵比較廣。2014年至2020年,他覆蓋的是A股、港股、美股,在海外市場有比較長時間的積累。
第二,深耕消費產業,從入行到現在,他涉獵的子行業很廣,包括衣食住行,如汽車、互聯網、服裝、白酒等行業都看過,視野比較廣。
第三,有超過3年的投資管理經驗。他在中國人壽從業期間,參與管理的組合資金規模比較大,在管理大組合上積累了一些經驗。
問:基金管理公司作爲輕資產行業,越來越注重平臺的支撐和團隊的協作。請問成長投資部是如何協作?
劉格菘:廣發基金是一家以主動權益投資起家的基金管理公司,團隊的協作不僅體現在成長投資部成員之間,更體現在整個投研體系的全方位協作方面。
首先,成長投資部受益於廣發基金內部高效的投研一體化文化。公司內部的研究路演從早上7點開始,一直延續到晚上,週六日不間斷,常年保持高頻次、快反應。
其次,公司內部研究員對基金經理的響應時效很高,通常可以做到12小時內反饋。內外資源調動也比較及時、充分,強力保障基金經理對行業、公司等層面的知識獲取。
第三,成長投資部也是打造了一支學習型團隊。團隊成員的背景比較多元,研究背景涵蓋消費、醫藥、電子、計算機、新能源等。大家把擅長領域的行業或板塊研究做好,再把相關研究心得與團隊分享,通過這種團隊協作、取長補短的方式,大家共同把基金業績做好。
製造業龍頭逐步建立比較優勢
問: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出現比較大的波動,您怎麼看未來的市場?
劉格菘:今年一季度,市場波動劇烈,公募基金總體持倉較高的行業跌幅居前。核心資產整體出現調整的原因並不是企業盈利出現了趨勢性的惡化,而是來自估值、流動性等多個方面。一方面,2018年底以來,以“核心資產”爲代表的相關行業積累了較大的漲幅,部分行業估值提升幅度超過了業績上漲速度。另一方面,隨着海外疫情逐步緩解,美債收益率短期上升較快,引發市場對流動性邊際變化的擔憂。
從中期(2-3年)與長期(3-5年)的角度,我們對市場不僅不悲觀,反而更加樂觀。作爲投資人,我們需要適當降低對今年的收益預期,保持耐心與定力,才能更好地分享優質企業的中長期成長紅利。
問:翻閱2021年基金一季報,您的組合配置了以面板、光伏、動力電池、煉化、鈦白粉、芯片等製造業,您看好製造業的邏輯是什麼?
劉格菘:前面提到的面板、光伏、動力電池等製造業行業具備明顯的全球比較優勢特徵。我比較看好高端製造。
首先,在疫苗逐漸發揮作用、全球經濟復甦開始之後,中國具有優勢的製造業供應鏈,比如光伏、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的全球復甦中都會受益於需求爆發,尤其是光伏板塊,90%的優勢產業鏈都在國內,受益於需求的快速恢復。
其次,製造業中也會有永續性增長的龍頭公司,長期價值有望被重估。疫情的發生讓我們看到了在一些極端情況下什麼樣的行業受衝擊最小、什麼樣的行業纔是永續性行業,過去一年市場對部分具備這一特徵的行業進行了重估。長期競爭格局比較好的製造業龍頭,也有望出現長期價值的重估。
問:有業內人士評價稱,您對產業的變化非常敏銳,對產業的長期趨勢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能否請您談談對製造業的理解?
劉格菘:由於產業鏈長、帶動上下游發展的能力強、勞動力需求大、技術設備投入要求高,製造業可以說是立國之本,製造業的發展,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但製造業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製造業從基礎落後到追趕先進技術再到具備全球比較優勢,背後是幾代企業家、工程師,和千千萬萬個勞動者的不懈努力。
首先,在製造業發展的從0到1階段,技術的探索與確立、設備引進與研發、資本投入、關鍵人才的到位都至關重要,這個階段的製造業企業成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其次,從1到10階段,製造業企業主要面對市場的挑戰,如何擴大市場份額、保持技術領先、擴大製造規模建立成本優勢是重點,這個階段的製造業企業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盈利呈現比較明顯的週期特徵。
第三,從10到N階段,製造業龍頭企業競爭優勢已經比較明顯,護城河越來越寬,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成本、技術持續領先,產業鏈基本實現自主可控,逐步確立全球比較優勢。進入這個階段的製造業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盈利的週期性下降,成長性提升,估值體系或可重構。
近幾年,我國具備全球比較優勢的製造業行業佔比不斷上升,在全球從新冠疫情中逐步走出的過程中,立足中國比較優勢、需求面向全球的製造業會不斷在全球復甦中受益,這些行業的龍頭公司是我未來配置的重點方向。
最近兩年,提起成長股投資,廣發基金是最受矚目的基金管理人之一。據Wind統計,截至4月30日的最近兩年,廣發基金旗下A股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有30只淨值翻倍,有2只產品淨值增長超200%,同期滬深300和中證800指數的漲幅分別爲31.36%和29.44%。其中,有12只淨值翻倍的基金(含1只淨值增長超200%的基金)出自成長投資部。
近日,在一次交流會上,廣發基金高級董事總經理、成長投資部總經理劉格菘表示,成長投資部倡導用價值投資的方法投成長,立足長期,專注於尋找成長性比較確定、成長速度比較快的資產進行配置,努力爲持有人實現長期穩健的回報。
據其介紹,成長投資部有8位基金經理,團隊成員的研究背景涵蓋消費、電子、計算機、醫藥、新能源等高成長行業,基本實現成長方向和行業的全覆蓋。基於不同個體的能力圈和投資風格,基金經理在組合管理中形成了價值成長、穩健成長、積極成長、均衡成長等多元風格。其中,以鄭澄然、吳遠怡爲代表的年輕基金經理在實踐中鍛鍊、成長,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這也使得公司的成長投資團隊人才梯隊更加完善,整體實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