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至培談5G技術在醫療上的探索:已開展小範圍臨牀應用

杭州網訊12月18日-20日,2020本站未來大會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以“洞覺•未見”爲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

大會上,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學部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凌至培做了《5G在醫療上的應用與探索》主題演講。

凌至培表示,5G對醫院來說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醫生來說,可以提高專業水平;通過遠程學習和實踐提高專業水平,對於患者來說,可以節省成本和更加方便。凌至培在現場實時對接北京手術室、安徽黃山歙縣連線手術室所有現場情況看得非常清楚並且可以實時對話

凌至培強調,5G不僅應用在遠程手術,還可以在院前急救、門診等普及應用。把5G遠程醫療系統布到村裡,對接三甲醫院,爲大健康服務

以下爲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學部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凌至培演講的部分內容:

首先感謝主持人的介紹,感謝大會組委會的邀請,之前我一直覺得5G離我們很遙遠。直到19年初我看到有關應用5G技術爲50公里以外的一頭豬做手術的報道後,才逐漸熟悉5G。而今天所介紹的5G遠程顱腦手術的開展也是基於臨牀需要。

今天給大家彙報一下,我們一年多來,利用5G技術在小範圍測試到臨牀應用的探索。5G在醫療上有什麼作用呢?可以按主體概括爲三個方面:對醫院來說,5G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而對於醫生來說,5G的運用可以提高專業的相關水平;對患者來說,5G的遍及可以節省治療成本。

5G醫療歸屬於低時延雙向遠程操控類檢查,剛纔張院士也介紹了關於遠程手術的情況。

我們舉兩個例子,比如功能神經外科的神經系統慢性病帕金森病,表現爲肢體抖動、僵硬或行動不靈活。我們在患有帕金森病的病人身上安裝了腦起搏器,當給予啓動以後,我們可以看到術前與術後走路明顯不一樣。第二個例子是一個8歲的孩子,如果孩子患有這樣的病症對一個家庭來說是災難性的打擊,他的全部生活都需要他的媽媽來照料。而當我們植入了起搏器十個月後,我們再次做了隨訪,這個孩子幾乎與正常孩子一樣,可以說這一切歸功於腦起搏器這種現代技術的應用。

但是我們並不能保證每一個生病的孩子和每一個帕金森病人在應用腦起搏器治療的效果很好。因爲這是有技術差異的,腦起搏器的電極植入,就比如打靶一樣,一定要打到10環上效果才能效果滿意。電極植入必須將電極準確放置到預定的位置上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5G和腦起搏器有什麼關係?一臺手術可能有200多個步驟,而手術的關鍵就在於如何“瞄準”和“扣動扳機”。醫生可以通過培訓,或到醫院來學習就可以學會前面的術前檢查、篩選、顱骨鑽孔等。而如何瞄準它?如何打出去能保證在十環?這個就需要設備、團隊的配合及個人經驗。這幾個關鍵步驟可以通過5G遠程來實現異地的手術或指導手術。

在應用5G進行遠程手術以前,我們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早在2018年的年初,我們就通過4G的手機熱點,在手術室內外進行遠程控制設備的測試中,初步結果是可行的。但存在不流暢的問題。去年元月獲悉5G技術後,通過與中國移動華爲的交流與合作,在2019年3月16日,我們成功完成了人體首例DBS遠程操控手術。根據後臺測試顯示,從三亞到北京數據傳輸一個來回,只要75毫秒。

5G不僅應用在遠程手術,還可以運用在院前急救、門診等方面。去年7月16日,我們進行了一起海南醫院與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的5G遠程門診,到現在爲止已經完成了1000多例的遠程門診,病人都感到十分滿意。

除此之外還有5G的遠程B超指導,海南醫院和三沙市人民醫院,進行了5G的遠程直接操控的B超,實現了5G遠程B超檢查和診斷。

今年的9月9日,海南醫院與江蘇泰州的美好醫院實現了第一臺5G全息遠程門診。一年多來,我們已經完成100多例5G的遠程腦起搏器手術治療。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我們將5G遠程指導的模式擴展到了醫院到患者家中的服務模式。病人反映良好。

聯體分級診療運營和落地載體,那麼5G就是解決醫聯體之間互聯互通的關鍵。總之,通過運用5G技術,我們還可以探索很多方面的問題,等會兒請工作人員幫我連線,一個是北京的手術室,還有安徽黃山歙縣的連線,大家可以看一下。

在這裡可以實時與手術室連接,目前所看到的是我們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的手術室現場畫面,手術室所有現場情況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他在做哪一個步驟,我在會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時我還可以與手術室裡的同事進行實時對話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