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瑩教授獲七項處分?南大:如有處分近期公佈

針對網傳一張有“南京大學給予樑瑩以下處分”相關字樣會場照片,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12月12日晚迴應澎湃新聞稱,暫不方便透露是否已對樑瑩作出處分,對上述網傳處分決定是否屬實也暫不迴應。“如果有相關處分,學校這兩天會在官網上公佈。”該負責人表示,以官方信息爲準。

12月12日晚間開始,上述照片開始在網絡上流傳,其顯示,“樑瑩”面臨七項處分:一,行政記過處分;二,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三,取消樑瑩的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四,強制樑瑩退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並上報教育部;五,建議撤銷樑瑩的“青年拔尖人才”稱號,並上報中組部;六,調離教學科研崗位;七,建議撤銷樑瑩的教師資格(上報教育廳)。

13日上午,南京大學一名知情者中國青年網透露,相關內容出自南京大學12日召開的“教育警示大會”。當天上午,南京大學黨委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也向澎湃新聞證實,12日確實召開過相關會議,但自己並未參加,具體情況需向宣傳部門求證。

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報道稱樑瑩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學術不端問題。10月26日,樑瑩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自己已向學校提出辭職。但截至12月13日下午3時,南京大學官網社會學院師資隊伍”一欄中仍有樑瑩名字及其介紹。

本文圖均爲 中國青年網 圖

被“404”的論文

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報道稱樑瑩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問題。同時,有南大學子反映樑瑩教學態度極不端正,常常早退、上課念課件、吃零食、玩手機、缺課、讓學生幫做私活等情況。

據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官網介紹,今年39歲的樑瑩系該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計劃等多個人才支持計劃的入選者。但在其個人“科研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着2014年至今發表的英語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這種情形對於本土的人文社科學者來說頗爲少見

上述報道提及,事實上樑瑩中文著述頗豐,僅記者所能查到的,以她爲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不過在過去幾年裡,她的這些學術成果陸續被從網上刪除了:包括中國知網、萬方、維普在內的主要學術期刊數據庫中,現在都已檢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論文;在那些期刊官網上,對應頁碼處也已無法查看。一家學術平臺上仍能檢索到論文條目,但頁面已顯示“404”(無法查看)。

樑瑩從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先後在蘇州大學和南京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並於2009年起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任教。澎湃新聞注意到,樑瑩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官網上的簡介中並未提及蘇州大學讀碩經歷。而上述“消失的文獻”即包括其碩士學位論文以及博士學位論文。

那些如今無法檢索的論文,曾幫助樑瑩申請學位、獲得研究經費、入選各項人才計劃。用她一位同事的話說,她“幾乎拿到了所有她那個年齡文科教授能夠拿到的頭銜”。但對樑瑩的聲譽來說,這些“墊腳石”存在着潛在的威脅。

樑瑩的一些論文與他人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

曾稱“年少無知犯錯”,已主動提出辭職

10月24日下午,南京大學官方微博發佈《關於樑某涉嫌學術不端等師德問題的說明》,稱學校高度重視媒體報道,立即責成相關部門按照規定和程序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覈實。“如果屬實,南京大學將依據教育部和學校相關文件規定,依規依紀進行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我承認在碩士期間年少無知,犯過一些學術上的錯誤,但是我後來還是非常注意,這是學者的一個成長過程。不能說很多年以前犯過錯誤,後面就沒有進步。” 10月26日晚,樑瑩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她自認爲工作以後在非常努力地做學術,獲評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計劃等多個人才支持計劃是工作後的成果,與以前沒有什麼關係。

談及爲何將大量中文著述從網上撤下,樑瑩解釋,“質量確實不太好,也怕誤導年輕學者”。“這件事對我傷害太大了。媒體的炒作,個別同事、學生和羣衆非常惡毒的攻擊,(給我)造成了非常大的人身傷害。所以現在也是生病了,覺得也沒有必要再這樣(繼續工作),覺得太累。”樑瑩彼時告訴澎湃新聞,鑑於這些,自己向學校提出了辭職。

澎湃新聞注意到,截至13日下午3時,南京大學官網社會學院“師資隊伍”一欄中仍有樑瑩名字及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