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臺積電產學聯盟研發突破 半導體邁向1奈米技術榮登Nature期刊

臺積電和臺大產學大聯盟研發突破研究成果登上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圖/路透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科技部產學大聯盟半導體研發大突破!臺大與臺積電共同投入的超3奈米前瞻半導體技術研發,在新穎材料分項部分,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研究共同發表,首度提出利用「半金屬鉍(Bi)」作爲二維材料的接觸電極,大幅降低電阻並提高電流,突破了二維材料原本的缺陷,使其效能幾與矽一致,有助實現未來1奈米以下、原子級電晶體願景研究成果更獲得刊登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的殊榮。

科技部表示,臺大-臺積電產學大聯盟自102年開始推動,投入半導體前瞻技術研發,計劃成效相當豐碩,其中第一期計劃(102年至106年)累計81項專利申請(70件已獲證),培育博士生423位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畢業,就業學生服務於產學研界,107年起執行第二期計劃已邁入第三年,研發成果專利申請計有39件(1件已獲證),所培育碩博士生畢業任職相關產業逾100位。整體計劃成果爲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前瞻關鍵技術專利佈局、新興科技人才培育的貢獻各界有目共睹。

這次由產學大聯盟計劃團隊臺大電機系暨光電所吳志毅教授、臺大光電所畢業的周昂升博士與MIT畢業的沈品均博士共同合作研究,研發成果獲得刊登於《Nature》期刊的亮眼成績。雖然目前相關技術還處於研究階段,但該成果能替下世代晶片提供省電、高速等絕佳條件,未來可望投入人工智慧、電動車疾病預測等新興科技的應用中,民衆都能受惠。

科技部表示,自102年推動「產學大聯盟」計劃,透過業界出題學界解題,鼓勵國內頂尖產學團隊結盟,聚焦下世代產業前瞻技術研發,讓我國優勢產業持續維持世界領先地位。

產學大聯盟目前也吸引國內具產業代表性業者臺積電、聯發科長春集團、廣達中華電信、中鋼等參與,累計吸引業界投入研發經費25.89億元,研究領域涵蓋前瞻半導體、高值鋼鐵製程綠色化工、5G無線/寬網及先進行動通訊技術等。自102年至110年4月,累積研發成果衍生申請專利561件,共培育碩博士生3,483人次,促進畢業後投入相關領域業界1,210人,有416人直接任職合作企業。

其中,臺大-臺積電團隊可說是產學大聯盟的模範生,自計劃推動起即合作投入「7-5nm半導體技術節點研究」,107年接續投入第二期「超3奈米前瞻半導體技術研究」,雙方合作邁入了第8年,科技部補助計劃研究經費達4.9億元,長期支持先進研發設備及研發人才培育等資金,不僅促進各面向半導體技術研究有長足的發展,更助臺大、臺積電雙方建立優良穩固的產學合作模式與默契。

科技部表示,臺灣的產學合作研究發展在國際上已獲得良好的成績,實際研發成果及人才培育也助益產業開發出領先關鍵技術、獲得新興科技人才,是對我國產學合作發展階段性肯定。未來,科技部會持續投入資源,鼓勵更多傑出的產學合作研究發展,讓科研價值發揮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