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電梯”的安全困境:安裝低門檻 維保走過場
前不久,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某老舊小區電梯突發故障。20歲的居民娜娜(化名)在離家咫尺之處,被失控的電梯載着不停地上下往復,被困長達半小時。“坐電梯是回家的必經之程,不坐不現實,但確實讓人坐得心裡不踏實。”說起事發時的狀況,娜娜和家人至今心有餘悸。
對於娜娜的遭遇,很多人感同身受。按鍵失靈、晃動異響、轎廂困人……日益龐大的用量背後,各種電梯故障每天都在“上演”,一些傷亡事故更令人痛心。
《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調查後發現,除了乘梯人不規範操作和不當施救外,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浮出水面:安裝環節“正規軍”難覓,埋下故障隱患;維保“低價競標”,徒留形式;一些關鍵環節監管仍存難題……這些存在已久的問題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隨着電梯保有量增多愈演愈烈。
電梯頻現“驚魂”一幕
記者走訪瞭解到,不少城中村改造小區、老舊高層是電梯故障的“高發地帶”,個別地方還存在新樓盤用“二手梯”的情況。
“當時電梯突然壞掉,一直在8樓到11樓之間往復。”娜娜的家人說。
據其講述,事發當天13時許,娜娜剛剛乘坐電梯就遭遇故障。她很快按下電梯按鍵,卻發現所有按鍵全部失靈。事發時正值午休,娜娜沒帶手機,按警鈴無人接聽,對着攝像頭和電梯外各種呼救也未被發現。無奈之下,娜娜只好隨着電梯“上上下下”,渡過了“特別漫長、無助和後怕”的半小時。
“這件事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娜娜的家人說,事後全家人很長時間不敢坐電梯。小區老人孩子多,爲了避免因電梯再發生故障造成人員傷亡,娜娜的家人多次找到物業公司,希望能徹底解決問題,但物業公司負責人卻以各種理由推脫。
在太原市太航華府小區,電梯困人、轎廂掉落等情況不止一次發生。一位居民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該小區四個單元八部電梯“帶病”運行的情況,去年就向有關部門反映過,但問題至今沒有解決,“開發商和物業相互推諉,業主們乾着急沒辦法”。
據太原市市場監管局統計,太原市平均每天接到電梯故障投訴10多起。江西省某地級市電梯應急處置指揮中心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該市月均處置電梯困人故障、投訴舉報百起,在衆多故障電梯場所中,居民小區電梯故障率遙遙領先,達到90%左右。山西省特種設備協會一位受訪人士坦言,雖然無法統計全國每天發生故障的總數,但從個別城市的數據來看,電梯故障的發生起數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城中村改造小區、老舊高層住宅更是高發地帶。”山西省特種設備協會相關人士表示,一些小區甚至使用二手電梯,質量更加難以保障。“遇到了不良房地產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位小區業主憤恨地告訴記者,他在入住之後才得知,小區電梯用的竟然是“二手梯”,很多業主還都被矇在鼓裡。
造成傷亡的電梯事故更令人痛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今年4月發佈的2019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通告顯示,2019年全國發生電梯事故33起、死亡29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排在第二位。
關鍵環節暗藏隱患
電梯遇險無處可逃,但事關電梯安全的安裝、維保等關鍵環節卻暗藏隱患,電梯監管的難點和痛點仍待破解。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電梯安裝正規軍難覓,“散兵遊勇”充斥市場。“安裝是生產的延續。”太原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士表示,組裝一部電梯需要安裝數百個零部件,一旦某個環節操作不規範,即使電梯全新、質量合格,也會導致後續使用中故障多發,出現轎廂晃動、卡死等情況。
太原市一家電梯維保企業的負責人李榮鬥告訴記者,我國電梯市場需求量巨大,一年新增50萬到70萬臺,至關重要的安裝環節卻難招到專業人員。“電梯生產企業大多不養安裝隊,都是臨時從市場上找。”山西省特種設備協會一位知情人士說,市面上的安裝隊伍“正規軍”少而“散兵遊勇”多,安裝品質堪憂。
業內人士介紹,太原市從事電梯安裝維保的企業從10年前的40多家增至現在的170多家,競爭激烈導致從業者待遇下降,有的工人嫌工作危險艱苦,幹不了幾天就轉行了。李榮鬥說,10年前還有不少本科生,現在連個大專生都難找。記者瀏覽某招聘網站也發現,該網站每天發佈大量電梯安裝人員的招聘信息,很多都不設門檻,“學歷不限、經驗不限”。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關於特種設備行政許可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2019年6月1日以後,從事電梯安裝作業不需要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電梯安裝人員培訓交由企業負責。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擔憂。“電梯屬於機電設備,安裝、維修、磨損部件更換、控制系統升級、整梯升級改造等都需要專業技術。”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機械系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副教授楊文剛說,“門外漢”培訓幾天就能勝任的情況,幾乎不可能。
此外,一些電梯維保企業“低價競標”搶市場,致使維保容易變成“維修”。
“正常情況下,30層住宅樓的一臺電梯年維保費用應在八九千元。”太原市一位電梯業知情人士說,但有的維保企業卻能以遠低於成本價的兩三千元中標,導致維保不規範、走過場,有的則變成“只修不保”或“以修代保”。
按照相關規定,電梯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每次維保須做相關記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由於電梯多、維保人員少,有的維保人員就簡單抹點油,在維保記錄上打個鉤了事。記者瞭解到,按照規範,一臺30層的電梯維保下來至少需要三個小時,但太原市北沙河附近某小區物業辦說,維保人員每次來只停留半個多小時,有時候在記錄本上“打鉤”後就走人了。
個別維保公司還對正常運轉的電梯“動手腳”“下黑手”。太原市晉源區某小區物業就曾“被忽悠”:小區電梯被維保人員設置了夜間12點關停,物業報修後,維保方來檢修並告知物業配件損壞需更換,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新配件”竟是維保人員從另外一個小區換來的舊零部件。
受訪人士表示,監管部門負責對維保單位和從業人員資質認可,同時檢查電梯維保記錄等,但是在電梯安裝和維保環節,目前難以做到有效監管。“除了數量龐大的電梯,監管人員還要檢查鍋爐、遊樂設施等其他特種設備。”一位監管部門人士表示,監管人員和監管對象數量對比非常懸殊。
“對於電梯維保環節的監管,主要是抽查有沒有維保記錄。”上述人士坦言,電梯數量龐大,監管人員有限,不可能走遍所有小區。以東部某市的一個區爲例,全區共有在冊電梯近萬臺,而區市場監管部門從事特種設備監管的人員僅有15人,平均每人負責監管的電梯數量爲600多臺。
此外,業內人士認爲,電梯對技術性和專業性要求高,需要有多年積累和經驗才能勝任,但是目前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能離監管要求還有不少差距。
如何扣緊電梯安全閥
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用梯人羣進一步增多,用梯安全問題更加不容忽視,有關部門應下大力氣消除安全隱患,創新監管模式,保證乘梯人安全。
首先,堵住低價競標的漏洞。楊文剛認爲,電梯是特種設備,不建議採用“競爭性談判”的招標方式,建議有關部門和企業共同制定一個電梯維修保養的行業指導價作爲保底價,並且對維保過程嚴格把關。“一方面防止惡意壓低價格,另一方面強化電梯維修保養工作的規範程序,確保維保質量。”楊文剛說。
其次,重視安裝維保“正規軍”培養。受訪業內人士指出,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省份,電梯行業從業人員數量缺口大、文化水平低,對電梯常發故障的總結能力低。有的省份雖然在高職院校設立了電梯工程技術相關專業,還有一部分中職生彌補人才缺口,但還遠遠不夠,希望政府能對設置相關專業的學校在招生政策、專業建設上給予一定政策傾斜,並注重專業發展與行業變革的密切結合。
再次,運用新手段加強監管。95009全國電梯應急處置平臺負責人趙海兵建議,引入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提高維保質量和救援效率,提升電梯監管信息化水平。
據介紹,藉助物聯網等相關技術,電梯運行異常情況能及時上傳至雲平臺,經過評估實現“按需維保”,同時還能對相關維保操作實時監控,使電梯安全問題大爲減少。同時,新技術可快速定位救援地點,實時視頻對話安撫,並可合理調用應急救援人員,實現對電梯困人故障的快速反應。
最後,對維保安裝環節加強監管。專家建議完善電梯安全追溯和責任追究,建立“黑名單”制度。“監管部門要嚴厲查處惡性低價競爭,對於電梯故障頻發、投訴高的電梯要倒查安裝維保單位,要把違規維保、不正常維保、不盡職維保的企業列入‘黑名單’,並對外公佈,加強社會監督。”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耿曄強說,同時,電梯使用單位必須落實安全主體責任。(記者 魏飈 劉翔霄 太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