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走向到深化改革! 陸媒:「中國夢」需有臺灣參與

大陸近期召開兩會。(圖/騰訊微視提供)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反服貿抗議延燒,對岸也持續關注兩岸議題。《中國臺灣網》評論,對於臺灣民衆媒體來講,從「兩岸關係走向」到「全面深化改革」,從「向空氣污染宣戰」到「共圓中國夢」都成爲臺灣希望參與探討的議題。與此同時,臺灣在持續關注大陸發展過程中,也正在尋找這個「一年之計」中屬於自己的座標

早春三月,又是大陸舉國上下「一年之計」啓動的時刻。對於一衣帶水的臺灣來講,大陸不僅是最大的交易夥伴、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市場,更是難以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對於臺灣民衆與媒體來講,「大陸怎麼變,一起看兩會」正在成爲一種敏感與習慣。從「兩岸關係走向」到「全面深化改革」,從「向空氣污染宣戰」到「共圓中國夢」都成爲臺灣希望參與探討的議題。與此同時,臺灣在持續關注大陸發展的過程中,也正在尋找這個「一年之計」中屬於自己的座標。

兩岸走向 和平發展不動搖

在每年兩會召開前,臺灣媒體均會通過一些調查來了解民衆關注的焦點。毫無懸念,「兩岸關係發展」始終是兩岸間最受矚目的議題。

對於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臺灣《工商時報》就撰文指出:該項報告對今年兩岸關係發展路向,表述頗爲清晰。長度雖只有一百多字,但內容非常具體,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臺灣《中央社》則認爲,政府工作報告的兩岸主張體現出大陸對臺政策的「延續」的基調。該文關注到,報告中體現出近來大陸領導人對臺談話多感性詞彙,思想更靈活,「感性呼喚」與「理性招手」交替。在兩岸政治對話、國際空間等議題,都願意用比較開放的態度面對。

如果說臺灣的媒體和學者希望從「兩會」上找到一些大陸對臺政策的「變化」,那麼通過觀察他們已經看到,大陸對臺政策的延續性穩健性相當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線是毫不動搖的。而一些細微的變化也正在透露出一些更爲積極的信號。

「我們特別關注論述中『促進經濟融合』的說法。」《工商時報》在3月6日的社論中認爲這一表述「建設性十足」。「兩岸經濟的『融合』,是比以往雙方常說的『整合』字義更爲深刻。整合只是走在一起,融合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變成一體,且榮枯相共。」

大陸深改 臺灣亦是受益方

觀察臺灣媒體對本次「全國兩會」的報導不難發現,深化改革、反腐和空氣污染治理成爲着墨頗多的議題所在。這不僅顯現出臺灣以觀察者視角切中了大陸發展的「命門」,更顯現出臺灣希望以「參與者」的身份對大陸的未來進行探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報告中強調今年工作重點時,開宗明義便提到「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對此,臺灣《工商時報》就認爲,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顯然是大力推動的經濟體制改革、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結構調整等。在這些取向下,預計今年大陸政府會採取多項大刀闊斧的舉措。而這些舉措,如何與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相連結,成爲臺灣參與改革大計的關鍵點

臺灣有媒體指出,找到「深化改革」與兩岸經貿合作的切入點,應是釐清大陸臺商相關的機會與挑戰。臺媒也以大陸「城鎮化」建設和「民營企業振興」爲例,認爲臺商既要在地方紮根深耕穫得機會,更要迎接結合金融與高科技進行轉型升級的大陸企業帶來的競爭壓力。

而在全國政協常委、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看來,大陸深化改革將促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共同破解雙方「瓶頸」難題。「在此過程中,大陸經濟會更加開放,經濟體系會逐步完善和形成,對臺灣也是非常好的機會。」

臺灣《工商時報》就提出,兩岸官方亦可考慮通過合辦智庫研討會,來共同掌握兩岸經貿合作機制與大陸深化改革相結合之道,使雙方經貿活動能充分享受大陸的「改革紅利」。對於憂慮,該報也直言不諱:「我們擔心的是,兩岸經貿若跟不上大陸改革潮流,就會陷入『不進則退』的窘境。」

共圓中國夢 臺灣扮什麼角色

大陸正在通過深化改革開啓「中國夢」的實現之路,而在這樣的藍圖中,作爲這一構想「參與者」的臺灣,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首當其衝自然是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甚至融合。大陸力圖通過產業升級在國際分工中站上新臺階,在這樣背景下的兩岸產業分工合作,亦須有新的思路。

事實上,一些產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實現着兩岸「攜手賺世界的錢」這一夢想。對於這一點,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有着切身感受。在今年全國兩會前不久,小米公司研發的「紅米」手機作爲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贈予連戰的禮物而聲名大噪。紅米的研發、生產在大陸,但是零件卻來自臺灣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王牌企業。小米的成功,正是「兩岸供應鏈」成功整合的範例,也證明了「兩岸攜手賺世界的錢」不是一句空話

在產業合作之外,也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兩岸在關鍵領域加強合作與互助。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在本次兩會上就表示,樂見兩岸朝簽署「反恐合作協定」方向前進,因爲這不僅關乎國家安全,更攸關兩岸民衆切身權益。

對此,臺灣《旺報》也撰文呼籲,兩岸應加強聯合反恐行動,諸如恐襲情資的交換、海上聯合反恐演練、聯合搜救行動演練,以及反恐預警能力的強化和提升,以降低恐攻帶來的危害。

而對於個人而言,「中國夢」的參與同樣並不遙遠。臺籍人大代表陳雲英是大陸特殊教育的奠基人與開創者,在她看來,「中國夢」中的應有之義必然包括爲孩子們創造更幸福的人生。「如果還要工作十年的話,我希望都留給兒童教育事業。」61歲的她表示。

毋庸置疑,在「中國夢」的圓夢進程中,少不了臺灣這一環。而「中國夢」的實現則需要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就認爲,「政府報告的指向與內涵很清楚,政治互信顯然是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之後展開合作與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基石。」

從這個角度看,臺灣若想更深層次參與進「中國夢」的構建,兩岸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