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情緣三十年——相見會親 有時不如不見(卅一)

會親場面千奇百怪,情緒從平淡到激情,甚至口吐白沫的都有,有些纔剛見面就問起私密問題,10天下來,有些委託田圻暢的客戶的感受就只有六個字可形容:「相見不如不見」。兩岸離散家庭會面,無論是善良或貪婪,謊言或欺矇,都在香江光天化日下一五一十的上演。許多大陸同胞一無所有的到達港九,之後,珠光寶氣包小包的返鄉畫面,每天都在大陸邊境口岸反覆重播

進攻金門失利,陳書言成了戰俘。戰俘到底有多少人,一直有不同說法。陳心怡採用國軍歷史文物館提供的七千多人之說。

金門「古寧頭大捷」確立了國共長期隔海對峙的漢界楚河,陳書言則因吃了敗仗被俘來臺,又經長期監控與思想改造加入國軍,直到退伍還揹負着敗戰的恥辱及陰影。就在拍攝即將告一段落時,陳父突然很緊張地要求將自承曾是共產黨員的部分剪掉,因爲,即使年事已高,仍擔心可能吃上牢飯。

拍片看清父女關係

陳心怡拿起攝影機的最大目的,是想看看自己,看清父親;與其說是給他機會,毋寧是自己想爲這段選擇不了、擺脫不掉的緊張關係解套。老父常常拗不過女兒的急躁。透過這次拍攝,才很清楚看到父女性格一個樣,女兒的死硬甚至更過,非得用固執去衝撞。於是一再重複的看片,讓陳心怡看到了自己,也愈發覺得:「父親前半生,被國民黨俘虜;後半生,被我的鏡頭俘虜」。

陳心怡隱約猜到父親過去,但父親從不明說,直到拍攝紀錄片才明白道出往事。過去和父親關係欠佳,但拍片時被迫面對互動。完成後制之後,發現自己也同時度過30幾年來一直無法面對的人生難題。陳心怡的作品是在行政院退輔會贊助的「榮光眷影紀錄片人才北區培訓班」完成,大學院校圖書館都有典藏,亦可向「外省臺灣人協會」索取。

戰爭沒有贏家,那位「被俘虜的人生當事人」正是說明這種悲哀,無論他是共軍還是國軍都流淌着炎黃子孫的鮮血。願戰爭遠去、願和平永在。

每當港臺兩地記者專訪田圻暢時,最讓人驚訝的是,被形容爲兩岸離散家庭「天使驛站」的香港「博愛事務所」小小空間,堆放了上萬封求助者受助者信函,其中至少有700個家庭因其義助而得以團圓。田家整個客廳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沙發旁靠牆的一張大書桌,桌面和抽屜內滿一疊疊的信封,黃色牛皮紙的是大陸來的,有紅藍白邊的是臺灣來的。有各式的登記簿,另有一部話機和一份月曆。這就是事務所全部的設備,就是透過這裡,不知多少家庭得以團聚。

會親的場面千奇百怪,情緒從平淡到激情,甚至口吐白沫的都有,有些纔剛見面就問起私密問題,10天下來,有些委託田圻暢的客戶的感受就只有六個字可以形容:「相見不如不見」。兩岸離散家庭的會面,無論是善良或貪婪,謊言或欺矇,都在香江光天化日下一五一十的上演。許多大陸同胞一無所有的到達港九,之後,珠光寶氣大包小包的返鄉畫面,每天都在大陸邊境口岸反覆重播。

田家客廳的信堆中,還有田圻暢給許多名流寫信的底稿。2003年6月9日寫給胡錦濤建言摘要如下:「尊敬的胡錦濤主席:您好!您身爲黨和國家的主席擔負着政府和人民的重任,每天都在日理萬機地思考和處理解決國內外的大事情,對於臺灣問題,我想也必其內。就此問題,作爲我個人命運而言,自覺和不自覺地參與了這場祖國統一、骨肉不團圓的歷史浩劫,身在其中感受頗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此,有話要說。

寄上一本12年前本人在臺灣出版的拙作《悲嘆歲月》和《中國臺商報》兩期《我不是罪人》的連載報導,從這裡對我有所瞭解,也會知道我爲什麼會冒昧地給您寫信。最近,據海外媒體報導,胡主席對臺工作有三項最新指示:凡贊成祖國統一的行爲都堅決支持,凡促進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都給予鼓勵,凡臺商在大陸投資經商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

對臺指示須得落實

上述指示不知確實否?我想胡主席的任何對臺指示必須得到落實才是關鍵根本。1.對臺工作的好政策是否真正深入臺灣同胞的人心?2.臺胞屬是否真正成爲祖國統一大業的動力?3.臺商是否成爲一國兩制的擁護宣傳者?4.對臺政策的規定執行是否落在實處?5.臺灣統獨兩派的目的何在?6.與其多說不如多做面對現實決問題。

爲此懇請主管部門應回顧反思二十多年來對工作政策,哪些正確有效,哪些失誤無能,有必要認真檢討。特別是世界多元化的時代走到今天,歷史潮流讓我們要以全新的觀念面對全球的一切問題。以前,海峽兩岸對決談統一,不管用什麼方法,總是充滿希望。如今海峽兩岸交往談統一,不管用什麼方法,反而難上加難,值得深思。」(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