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遛狗都用玻璃盒取代塑膠袋!20世代年輕人一天用一張IG照,紀錄自己低碳生活

陳欣(左起)、蔡升諺蔣明珍自主發起的「零廢棄物練習」,名義上雖然已經中止,但追求低廢低碳的意志,已內化成爲他們信仰生活哲學。(攝影/吳東嶽)

許多人認爲,「低碳」、「環保」,是種辛苦吃力的生活方式綠藤生機的3位「八年級」夥伴,卻想顛覆這種刻板印象。他們用正向心態,減少環境負荷,將每一點小成果,視爲生活中的意外驚喜。

「你知道自己一天製造了多少垃圾、對環境造成多少負擔嗎?」

「不太清楚。那不然……,每天來記錄一下好了。」

蔡升諺與陳欣,是生活品牌「綠藤生機」的工作夥伴。在這家提倡永續、爲產品尋找更友善環境成分的企業裡,他們自然而然地對環保議題產生興趣,也想知道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中,是否還能有更好、對環境更無負擔的選擇。

爲了尋找解答,他們在2018年6月決定展開「零廢棄物練習」,用手機拍下每天製造的「不能回收」廢棄物,並且在一天結束的時刻,將照片上傳個人Instagram;10天后,年齡相仿的同事蔣明珍也加入行動

發起練習當下,平均年齡才25歲的3個人,想法十分單純:想在能力範圍內,儘量減少廢棄物。拍照記錄,則是他們勇敢面對自己「不完美」的方式,「雖然是以『零』廢棄物爲目標,但我們也知道,現實上不可能完全不製造垃圾,只能儘量接近。」陳欣解釋。

這3位要好的同事,原本就不是對環境無感的「無意識患者」。例如家裡養狗的蔡升諺,從愛犬「哈哈」來到家裡不久,就發現每天早晚遛狗,總共要使用2個塑膠袋裝狗大便,累積下來實在太傷害環境,決定改拿玻璃保鮮盒容器,遛狗期間隨時準備承接,3年多來,不僅練就了一身「狗屎落地」的好身手,也節省了2千多個無法回收的塑膠袋。

所以在行動開始前,3人都已經有隨身攜帶環保杯筷和玻璃便當盒的習慣,免洗餐具餐盒、手搖飲料杯這類上班族每天製造的「大型」垃圾,原本就不會在他們的生活中出現。但實際體驗後,還是讓他們發現許多過去不曾察覺的廢棄物。

他們用來蒐集廢棄物的透明玻璃罐裡,最常見的品項,是零食三明治這類食物外包裝,或者工作用的便條紙購物發票明細、速食店醬料盒等。3人彼此激勵交流之餘,也會彼此討論避開這些廢棄物「常客」的對策

爲了擺脫食物包裝,他們除了既有的便當盒,又準備了收納容易的「食物袋」,無論是到速食店買漢堡炸雞,或是突然想吃湯麪料理,都可以請店家把做好的食物直接放進袋裡,如果店家不願配合,他們會爽快地拒絕消費。因爲不想拿紙本發票,他們只挑接受行動載具商店購物;陳欣還因爲每次替悠遊卡加值,都被迫拿到明細,特地辦了一張提供自動加值服務的聯名信用卡

「有時候你會非常想做一件事,但你會先問自己:這件事會不會製造垃圾?例如我很想吃某一家店的奶酪,但這家店一定要用包裝,這時候我就會想辦法找其他選擇,像是自己做奶酪。」蔣明珍舉了個例子,說明「零廢棄物練習」,如何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她的生活。

《今週刊》(第1217期)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2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