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高齡的臺灣 老年危機變成銀髮商機

臺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而高齡產業市場規模約有3.6兆臺幣,老年危機也可以變成銀髮商機。(圖/視覺中國)

內政部近日發佈,臺灣65歲以上人口總人口比率已達到14%,亦即臺灣已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換言之,目前每7人中就有一名老人尤有進者預估8年後,也就是2025年,這比例將提升至20%而進入「超高齡社會」。無獨有偶,最近有媒體報導嘉義六腳永賢村人口老化特別嚴重,65歲以上人口占35%,很快就過半,而成爲臺灣首座「極限村落」。

「極限村落」起源於日本,定義爲人口外流導致空洞化、高齡化,且65歲以上人口占半數以上,共同體機能維持已達到極限狀態的村落。據估計,臺灣有不少村落將很快淪爲極限村落,最終可能遭並村或消失的命運。

臺灣少子化、人口老化速度較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憂心的是,臺灣進入高齡化後,勞動參與率及人口紅利將下降、扶老比上升、年輕人的負擔加重,還有社會福利支出增加、加速財政惡化,影響經濟成長等衝擊。但若逆向思考,高齡化社會也會帶來許多商機,值得期待。

據推估,全球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6億人,預估2050年將達到16億;屆時臺灣將達35.7%,人口老化指數高達381.5(國發會推估)。據此,銀髮族商機也將隨之增加。日本產經省就預估,全球銀髮族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37.38兆美元;而工研院估計,臺灣高齡產業市場規模應有3.6兆臺幣。那麼,銀髮族到底有哪些商機值得開發?本文舉犖犖大者如下幾項供參:

長照2.0商機

臺灣平均壽命將近81歲,但健康餘命僅71歲;也就是說,有將近10年是在疾病或失能、失智中度過。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在2015年全人口中失能人數有75.5萬人,2031年將增至120萬人;其中,老人失能率約15%~16%,全人口失能率則將由3%成長到5%。

老人或失能者都需要有人照顧,臺灣《長照法》也在2015年5月5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2017年6月正式上路。「長期照顧十年計劃2.0」(簡稱長照2.0)內容涉及: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託顧、營養餐飲、交通接送、長照機構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及社區復健、喘息服務、照管中心服務資源管理之人力業務推動、彈性擴大服務、創新整合服務、原住民偏鄉等項,所需經費相當龐大,也會逐年增加。許多業者早已摩拳擦掌準備搶食這塊長照大餅,例如國內一家保全公司看準這股長照商機,跨進安心照顧產業,如接送服務、健康照護、飲食及旅遊服務等。

日常醫療保健、休閒養生商機

高齡人口族羣對健身、休閒養生與娛樂尤其重視,所以,日常生常所需的保健食品、餐飲、健康器材、藥品及陪伴將有很大的商機。另一方面,結合智慧手機、平板及穿戴裝置、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型行動醫療需求也將逐漸增加,並愈趨普及。

銀髮理財商機

大部分銀髮族工作數十年到退休,應累積不少資產。一項調查就指出,50至65歲族羣的資產最雄厚,且50歲以上的繳稅戶也顯著增長。銀行也發現,65歲以上客戶的佔比增加,其中大部分的銀行財管業務也有賴這羣客戶的貢獻。准此以觀,相關的財富管理,包括資產配置、金融保險節稅、信託、繼承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並創造一股銀髮理財商機。

養生住宅商機

曾有論者謂,臺灣高齡人口持續上升,未來有很多地方會成爲沒人住的鬼島,此言論或許將會成真,但對於高質量的養生住宅區需求也會增加,如臺塑、統一等知名企業早已致力於投入興建養生住宅,藉由建構齊全的高科技設備,滿足高齡人口族羣的養生樂活需求。

綜合言之,生老病死是生命中必須面臨的循環,全球許多先進國家均已遭遇人口老化問題,並試圖尋求藥方。有鑑於此,政府除了要妥善的因應策略,如鼓勵年輕人生育、高齡人口再就業及引進外籍人士等政策外,也要掌握這波人口老化商機,化危機爲轉機,甚至再造經濟奇蹟。

好文推薦

李沃牆/臺灣正面臨高學歷與低競爭力的死亡交叉

李沃牆/金融風暴十年魔咒 美股閃崩輪迴將啓?

李沃牆/投資人繫好安全帶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爲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