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最失敗的成功

李建興 (圖/遠見提供)

1995年,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阿波羅13號》,描述着1970年美國載人登月任務,因爲太空船嚴重毀損,三位太空人面臨了被困在太空的生死危機,最後在地面數萬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儘管未能登月,卻平安返回地球,仍獲得世人掌聲……。

當時,NASA爲該事件所下的歷史定位,一句「最成功的失敗」,至今仍是最膾炙人口的經典臺詞。諷刺的是,同樣是拯救人類的事件,甫於11月中旬結束的COP26,卻有不少人稱之爲「最失敗的成功」。

這起集結全球120多國領袖的世紀會議,被視爲人類阻止地球暖化的最後機會。因爲太重要,所以只能成功,因爲不許失敗,所以全世界都在看,但也因爲有期待,就容易受傷害。會議一開始,各國領袖個個高調十足,如英國首相強森語重心長:「雖然這場悲劇(地球暖化)不是電影,但倒數毀滅裝置(人類滅絕)卻是真的。」美國總統拜登也爲了川普退出巴黎協定而道歉,接着轉身批評中國和俄羅斯領導人,竟然神隱不出席。

高喊「淨零碳排」,聚集開會大量排碳慘挨轟

令人錯亂的是,嘴裡說是要淨零碳排,COP26貴賓陣仗龐大的車隊,幾乎卡住格拉斯哥的交通,英國媒體統計,會議與會者多達400多架的私人飛機,共排出1.3萬噸二氧化碳,約1600名蘇格蘭平民的全年總排碳量。

但這全比不上最後的荒謬。原本要發佈的共同宣言,最後卻因印度代表反對,中國、伊朗、南非等國的回聲效應下,最終與會的197國被迫妥協,將「逐步淘汰燃煤」(phase out)的條文,改爲「逐步減少」(phase down)。

儘管有人正面解讀:「這仍敲響煤電的喪鐘!」但大會主席阿洛克.夏爾瑪仍以「這是脆弱的成功」爲COP26哽咽結語。BBC更痛聲撻伐:「這是一場全球領導者應向全人類以及下一代道歉的氣候會議!」

無奈的是,印度《商業標準報》仍將之視爲印度外交的一大勝利。但與此同時,印度新德里卻因爲燒煤而造成的空污危害人命,當局緊急宣佈,方圓300公里內的11座燃煤電廠,6座被勒令停工,各級學校無限期關閉、公務員居家辦公、非必要性工程建設停擺……。

其實,要生存、要改變世界並非那麼遙不可及,先撒下糧食,鴿子纔會出現。舉例而言,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爲阻止氣候變遷一手推動拒搭飛機運動。而這股「搭飛機羞羞臉」運動,2019年時,瑞典國內航空旅行量減少了4%,最大鐵路網SJ運輸量則增加11%。

呼應全球大勢,本期《遠見》幾乎一半的篇幅皆與氣候議題、ESG、公民社會責任有關,包括特別企畫〈臺灣冬天將「被消失」〉〈大債時代來臨 活不起的未來〉,以及封面故事〈清零無醫鄉〉……等,但不走悲情訴求,點出問題後,更以正面案例,揭露解方。

以〈清零無醫鄉〉爲例,我們走訪臺灣幾個醫生極度短缺的區域,點出偏鄉的處境,卻也道出用科技、創新及制度,在「失敗」的環境中,創造「成功」的案例。

誠如幾位深入荒僻行醫者所言:「生活或許沒有渴望中的甜,但也沒想像中的苦,只在於有沒有心去改變?」的確,生命最大福氣在於提升感知而非無限索取,即便疫情下的口罩隔掉了表情、霧掉了聲音,但只要你我爲世界努力的心還在,結局終將是「成功」的。

本文作者:李建興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2月號426期》)

《遠見雜誌12月號4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