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精選-孕育創作者的根

1979年日本美術展覽會入選、1983年獲得上野美術館特別優秀獎小林豊喜歡用行走的方式觀察世界、觀察風景。對於有人的地方、有生活氣息的城鎮、部落,特別感興趣。1970年開始遊歷中東和亞洲回教國家,用筆記錄眼睛所見到的風土民情。他的作品擅長描繪異國文化,內容具有溫暖的特質,處處蘊藏着豐富的情感,受到世界的高度評價,贏得「和平旅者」的美譽

我經常忘記他是外國人,可能在我們相處的時候,一直在談論臺灣,無論在哪裡,或是天馬行空聊天,最後都會回到臺灣。他對臺灣太過好奇了,可能是出於有顆炙熱的心,想以臺灣爲題繪製繪本吧。所以每每見面,總是不停地提出他的問題以及對臺灣的印象。從這些過程中,我們也開啓了對自己土地不一樣的關注角度。

1946年出生於東京深川,在日語裡「深川」是一個被稱作下町」且以商業、手工業發展的地區,明明離東京丸很近,走過日本橋那些高聳林立的金融大樓後,突然進入了小巷道、寺廟神社、花街柳巷還有妓院時空背景與環境氛圍,截然不同。小林豊說:「我小時候常搭船出門,下船就走路,經常用仰望視角雜亂的東京,覺得這個城市很華麗,每次出門都像一場探險。」

小林豊在《城鎮》一書中將這些童年印象細緻地繪製成書,一座靠近海口小鎮,三三兩兩的人羣,充滿恬靜的氛圍,偶爾有藝妓迎面而來,空氣中傳來胭脂粉香味廟前商店街烤着小丸子紙門被拉開、孩子抓蟬的嬉鬧,充滿了聲音與氣味。他說:「深川雜亂的街道就是我的根。」這是孕育創作者的生命起源。

「我爲了觀察風景而走路,開始到處走,走到鄰鎮,再到鄰鎮的鄰鎮──然後開始畫畫、創作繪本。」第一次接待小林豊來臺時,我們一起到臺南,第一次見識到他驚人的腳力,隨行翻譯蘇小姐當時說:「我這輩子加總起來都沒這一天走的路多──」

我們大約從民生綠園附近開始走,用迂迴與不規則的方式朝安平方向前進,從早上9點半開始,大約下午1點至2點間到達安平,小林豊走路不是盲走。「我常常藉由散步尋找創作題材。走路的速度、距離、高度與視線都很重要。從高山或高樓上俯視,雖然風景很美,但畫不出令人感動的東西。我的畫面還同時需要味道和聲音,能聽到人們的聲音纔有感觸。」

走路時,他常常中途停下來觀察,尋找舊時和現在的差異性,哪裡可能是以前的水道,哪些地點可能有港口,蹲下來摸摸泥巴,或是嚐嚐流下來的水。小林豊總說:「請相信自己眼睛及耳朵所見所聞的東西。」小林豊習慣中午起牀,然後吃點食物之後就開始出門散步,有時候自己走,有時候和太太一起走,有時候與他的編輯一起找地方走。

如果你約他走路,他一定欣然地答應。「我很喜歡黃昏,黃昏時我總在外面蹓躂。」走累了,他就吃點東西,休息一下,到了晚上6、7點,他纔開始「睡午覺」,大約睡到9點起牀,然後開始工作。如果出門旅行,例如來到臺灣,他的適應能力很強,幾乎不用特別作調適,時時都像充好電力的好動者,根本不想停下來,一直都想往不同方向的地方去走走看看,他喜歡往有人的地方去,有人有生活氣息,就有文化。

走過世界那麼多地方,這幾年讓他心心念唸的是澎湖料理。2013年我們一起到澎湖,在馬公市吃完早餐,他說要用走的去西嶼西臺古堡,我們所有人都嚇到了,「走得到啊!」當然都走得到,但爲了大家後面幾天的腳力着想,我們好說歹說地才搭上車子。

他在2014年和2015年在日本所出版的兩本繪本中,都出現了澎湖。他以前想吃好吃的中國料理時,會搭飛機到香港大快朵頤,這幾年他覺得臺灣的料理,無論是客家菜還是各地的小吃,都非常吸引他。可能是臺灣的地理位置吧,他認爲臺灣在亞洲的位置上,是個充滿豐足與魅力的精彩之處。他說:「臺灣是個多島國,澎湖也是!」多島國的意思在他的解釋中應該是聚集衆多文化的意思。

(摘自《創作者的工作桌與日常》,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