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年薪百萬的工人

在澳洲,做工的人和上班族、教授、醫生、律師、銷售員、運動員一樣,單純就是一種職業選擇,只是工作內容不同罷了。(示意圖/shutterstock)

看到我邊看臺灣影集《做工的人》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澳洲朋友完全無法理解:「工人怎麼會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在澳洲,做工的人和上班族、教授、醫生、律師、銷售員、運動員一樣,單純就是一種職業選擇,只是工作內容不同罷了。而且澳洲工人的薪水很高!大學老師的薪水都不見得比公車司機或卡車司機高,水電工和黑手更賺,買得起半山上坐擁無敵海景的豪宅,澳洲人才不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套。

兒子小時候很愛看「工地秀」,某個豔陽高照氣溫直逼攝氏四十度的大熱天,老婢再次陪他在路邊看建築工人鑽地、吊鋼筋、束鋼條、混水泥。良久,他突然回過神:「他們看起來好熱,好辛苦喔!」一瞬間我差點脫口而出:「對啊,不念書只好這麼辛苦去做工。」天曉得我對他們的尊敬和感佩可是蒼天可表。

做工哪裡不好?那些可都是無法輕易取代且日月累積出來的一技之長,爆肝的白領工作難道就不辛苦嗎?無奈這句臺灣爸媽的經典臺詞實在太洗腦,竟然就這樣跳上了舌尖。

我嚥下經典臺詞,說:「每個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所以你一定要很喜歡、很喜歡你的工作,那麼工作再辛苦你都會覺得沒關係,還會覺得工作很好玩。」

澳洲父母不會對孩子說「不讀書以後只能去做工」,誰說一定要讀書?喜歡做工就好好去做工。做工好啊,做工賺得可多了!

朋友J家馬桶不通,光請水管工人到府就先收八十塊澳幣出門費(call-out fee)。水管工來了後,拿一支臺灣五金行幾十塊臺幣就買得到的黑色橡皮吸盤噗通噗通兩下,算你便宜點,一百二十塊澳幣(臺幣三張藍色小朋友有找)。喔對,澳洲水電分業,修水管的是 plumber,搞電路的是 electrician。

不小心把自己鎖在家門外怎麼辦?澳洲消防隊可不會幫你爬窗戶。找鎖匠開鎖,因爲怕是惡作劇害他白跑一趟,電話裡得先刷卡付清兩百塊澳幣。開個鎖臺幣五千塊大洋,誰還敢出門不帶鑰匙!多打幾副是個好主意?別忘了,打鑰匙也是專業,打一副就知道,還是管好自己的腦袋記得帶鑰匙比較實在。

澳洲工人收費這麼高,服務應該比較好吧?不好意思喔,人家是專業人士,不是服務業。付錢請的是他的專業,不是他的尊嚴、休息時間與肝。

以裝潢房子爲例,在澳洲沒個一年半載別想完成,工程浩大點的弄個幾年都叫正常。澳洲工人是這樣工作的:早上七點前抵達,開始整理工具和材料,因爲法規說不能擾人清夢,最早大約七點開始施工,但每個地區的規定可能稍有不同。

工人到達時往往大包小包,除了工具還有冰桶和超大水壺(桶)。冰桶裡裝的是一整天的食物,除了午餐時間,早上十點一刻全員停工來個早茶(morning tea),下午兩點一刻來個午茶(afternoon tea)。我的臺灣魂忍不住了:「等等,你們不是下午三、四點就收工了嗎?喝什麼下午茶?」嘖,這就失禮了,午茶是一定要的啊,收工後當然喝啤酒嘛!

儘管照表休息,澳洲工人對於每個小細節都相當注重,儼然全是藝術家。油漆工人光把窗框與玻璃接縫處用膠帶仔細貼好以免油漆沾上玻璃就貼了大半天,要是房子大窗戶多,很可能光貼膠帶就貼掉好幾天,但是完工後保證每個邊緣轉角都漂亮均勻,而且玻璃上乾乾淨淨全無痕跡。

澳洲法律對於工安有完善且嚴格的規定,確實保障每位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沒有安全措施?不做。沒有保護工具?不做。使用的材料對身體有害?門都沒有!這些當然都會提高施工成本,但澳洲人覺得是應該的,既然沒有人願意犧牲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又憑什麼要別人妥協呢?

憑藉着專業地位、工作時數和待遇,工人在澳洲可是炙手可熱,有錢不見得請得到,沒有提早十天半個月預約更別想見他們一面。還記得某次編輯跟我說公司冷氣壞了全員崩潰上班中,我都還來不及回信表達同情,隔天已經修好了。我滿心感慨地告訴她還好不是在澳洲,炎炎夏日可是冷氣工人的顛峰季節,連裝新冷氣都預約已滿叫不來,誰管你修冷氣哩,等到冬天吧!

這時肯定有人舉手發問:「生意這麼好爲什麼不加班?」根據澳洲勞基法,加班費是原本時薪的雙倍,週末還有周末加給。羊毛出在羊身上,技術性行業的收費本來就高,消費者這下得選擇是要熱到崩潰還是讓錢包崩潰。再說,休息時間很重要耶,你願意掏錢人家還考慮要不要賺哩。

澳洲曾經連續四年坐上「幸福指數」最高國家的寶座,很多人羨慕,也很自然地把眼光放在澳洲政府的英明和效率。但這些年下來,我學着跟隨澳洲人的生活步伐、試着享受澳式生活節奏,拋開從前認知的生活方式,卻發現澳洲人覺得自己很幸福的背後,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只是「果」,而造就這個果的「因」,是澳洲人本身看待工作與生活的價值觀。

澳洲人喜歡說「我們是很 laid-back 的」,意思是很放鬆、很看得開、什麼事都慢慢來(辦正事時,多次氣死習慣效率的臺灣魂),而能擁有這樣的生活態度,正是因爲澳洲人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很滿意,樂在工作的同時也享受生活,當然覺得自己很幸福。

之所以能夠人人都享受自己的工作,則得歸功於澳洲人對每一種專業的重視與尊重。英文雖然有 worker一字,但泛指所有「工作的人」,也就是說每樣工作都是一項專業,每個有職業、在工作的人都被稱爲 worker。澳洲沒有「工人」這個稱謂,對「工人」也絕不輕視,澳洲人知道,可不是每個人都有本事從事這些工作。裡頭每一項都是技術,每一項都是專業,他們尊重有一技之長的人,也重視每項專業在社會裡不可或缺的地位。

這樣的精神,讓每一種工作都有專業的成分和價值,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熱情和喜好選擇喜歡的工作,不用考慮是否有高低貴賤之分。抱着這樣的心態工作,澳洲人大可盡情發揮職人精神,讓每一份工作都成爲一門藝術,人人都有機會成爲該行業的專家,是真正的行行出狀元。當人人看重自己的專業,以自己的專業爲傲且樂於精益求精,工作自然快樂,生活自然幸福!

澳洲工人每天收工前,儘管工具和東西隔天上工還要用,一樣會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他們還是會花時間把東西整理得整整齊齊,把環境打掃一遍。若使用到室外的公共空間,也一定把東西收好,走道用吸塵器仔細吸過不露出施工痕跡,纔不會影響其他住戶的生活品質和安全。如果穿着工作服進入商場,有的人會特地在進門前撢撢身上的灰塵,把鞋底的泥沙用力刷掉。這些都是出於對自己職業也對別人的尊重,而這樣的尊重反過頭來又會贏得他人的尊敬。

正因爲專業不被看輕,使得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抱有一份榮譽感,就有動力要求自己更加精進以捍衛自身專業形象。試想,當一個人做着被社會覺得低下,自己也覺得擡不起頭的工作時,又怎麼會有心情認真做好呢?當然就更沒有心情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了。這樣的社會氛圍,當然拉不高人民的幸福指數。

澳洲人對專業的尊重也反映在「信任」上。

第一年剛到澳洲時,有次租屋處的電鈴對講機壞了,房仲約工人來修理的時間竟然是早上六點半,我下巴差點沒掉下來,那可是我剛從被窩裡爬出來,趕着滾出門上班的時間耶,下班後不行嗎?臺灣水電師傅都很有彈性可以約晚上八點的。房仲卻說沒辦法:「他們就是這麼早,下午三點多就收工了,最晚到四點。」那要修理多久?會延誤我上班嗎?「沒關係,妳就出門啊,他修好自己會走。」心裡正想着是否安全,房仲卻一副「不都是這樣嗎」的樣子,讓我也不好意思質疑。私下問澳洲朋友,得到的答案是「Why not」,還有人說:「房仲有鑰匙,太早的話我都繼續睡,讓他們自己開門進來弄。」

即便知道房仲有固定合作的特約電工,行事作業時會特別小心免得砸了長期飯票,但臺灣即使是和業主長期合作,雙方也不見得能做到如此互相信任,畢竟兩邊都怕萬一有個什麼糾紛揮不清就麻煩。澳洲人這種合作模式能行之有年,肯定是建立在雙向信任的深厚基礎上,讓人不得不佩服。

後來的諸多經驗也不斷地驗證了這種澳洲人的互信模式。我住的小公寓總共只四戶人家,除了我們家,其他三戶都是獨居,住戶簡單,彼此熟識並互相照看門戶。時不時會收到某戶的 E-mail 通知大家他約了人來修理東西,修理工人名叫某某,某某有鑰匙會自己開門進來,修完收工會自己鎖門離去,要是見到某某在他家開鎖進出,千萬不要緊張。

我一開始總覺不可思議,這需要多強大的互信基礎啊!但回頭想想,如果我願意信任醫生在打開我的肚皮後,即使沒有我盯着他看,他也會幫我把肚皮原原本本縫好,不偷拿我的心肝腎,那信任專業工人即使無人在場他同樣會把東西修好、歸位、鎖門才離開,不也只是剛好而已嗎?

澳洲人對於專業的尊重和信任,常讓我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真正貫徹「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反而是老笑自己沒文化的澳洲人!澳洲人相信,接受國民教育是爲了擁有基礎知識和培養基本文化素養及道德品格,若再往高學歷發展,那是爲了鑽研學問,如果對做學問沒有熱情,倒不如學習一技之長,本來就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弔書袋,無需強求。

也因此,澳洲很多年輕人高中畢業後不急着考大學,而是前往技職學校學習感興趣的專長,把嗜好磨練成專業技能,最後成爲職業。志向不明確的孩子同樣不急着讀大學,給自己一年時間四處打工或旅遊,累積生活和工作經驗後,再決定要念大學還是去技職學校。臺灣回不去了的技職教育在澳洲絕對不是學生的次等選擇,更不是沒有選擇的人才去讀,從鎖匠、水電工、建築工人到心理諮商師、翻譯員,還有更多我叫不出名字但對他們的手藝肅然起敬的專業人士,都是在技職學校裡訓練的。

另一方面,澳洲的技職學校還扮演着很重要的「再進修」(further education)功能,在職人士無論本身擁有何種專業或學歷,同樣會前往技職學校進修專業執照或研習課程。以我的專業來說,就算工作經驗再資深、即便手握國家證照和博士學位,若想從事臨牀教育,一樣得去技職學校拿「教育訓練」的證書纔可以。

澳洲的移民政策嚴格,經常有想爲子女超前部署的父母私訊詢問:「希望孩子未來可以移民澳洲,請問建議念什麼科系呢?」答案是工人。

真心不騙,也絕對不是諷刺,很多國家的父母從小推搡着孩子讀書,學歷要高、再高、更高,然後出國深造找機會移民外國,但連續好幾年了,澳洲技術移民的清單上名列前茅的都是「專業技術人士」:磚頭工人、木工、油漆工、水泥工、水管工、電工……這些在臺灣被視爲「不念書只能去做工」的「工人」不只年年榜上有名且年薪百萬不成問題,反倒是醫生、牙醫、工程師這些刻板印象中的「高級職業」,今年還有移民機會明年可能就被除名,有的甚至不在名單上。這樣看來,在澳洲,年薪百萬的工人才是人生勝利組呀!

(本文摘自《澳洲認真使用須知》/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喜歡在字尾加上和袋鼠kangaroo一樣的roo、答案寫的和課本一模一樣叫抄襲、買房賣屋都是小槌子猛敲的現場拍賣,澳洲人到底是英國人的復刻,還是美國人的翻版?

Down Under行前注意事項:

˙多數時候被畫在世界地圖下方。

˙保育類動物的生存權比人類還大。

˙與陌生人聊天是重要的禮儀。

˙人人自豪並推崇多元社會(multicultural society),極具包容力。

˙排隊間隔須寬廣到能做國民健康操。

˙「can」請以美語口音發音,但「can’t」需以英式「抗特」發音。

˙博愛不是座位而是種精神。

˙運動和吃飯睡覺拉屎同屬生活的一部分,無關喜愛與否。

˙夾腳拖百搭,去哪裡都可以穿。

˙沒有戶籍系統、沒有身分證、沒有社會安全號碼。

˙游泳是國民運動,最好會打無板籃球、板球、澳洲足球和英式橄欖球其中一種。

˙幾乎所有學校的校訓都是當個「好人」。

˙長短厚薄衣物都要帶,一天內就能上演四季輪迴又輪迴。

˙大學老師的薪水不見得比公車司機高,黑手常常坐擁半山腰海景豪宅。

˙國家的歷史很短但土地的故事很長。

˙雖有健保但並非所有醫生都加入,且看診費爲自由定價。

˙不只是罪犯的後代,還是淘金客的後代、原住民的後代、迷航船員的後代。

【作者簡介】二花小姐

土生土長臺北人,現任澳洲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臨牀教育訓練經理,兼職大學講師。

二○○三年勇闖澳洲大陸,在白人佔絕對優勢的環境裡愈挫愈勇,從含蓄內斂的臺灣小女人蛻變爲敢怒敢言的澳客。

面對異國文化驚嚇努力調整腳步,同時回頭思索自身民族文化與歷史定位,在生活中觀察澳洲文化、職場、教育,亦在成人教育現場反思中西教育教養對人格與生活態度之塑形。

書寫着關於澳洲的一二三事,以及那些在澳洲遇到的鳥事,願透過臺灣眼、臺灣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澳客經。

FB:「二花小姐」

IG:「miss_twoflower」

《澳洲認真使用須知》/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