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播上熱搜、周濤何炅配音到落淚,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張曦)#當紀錄片拍出電影質感#、#中國紀錄片裡的神仙文案#、#汪涵狂野波波頭#……7日晚,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播出後,迅速登上了熱搜。

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還要從頭說起。

紀錄片《中國》海報

2015年3月,紀錄片《河西走廊》(豆瓣評分9.7,被視爲經典之作)播出。一個多月後,該片的執行製片人李東珅給擔任總撰稿的鄧建永打了個電話,說了兩件事:一是告訴對方《河西走廊》要在央視一套重播,二是他打算做紀錄片《中國》。

鄧建永當時覺得不可思議,他直接回復說:“你瘋了?”

不止鄧建永,每一個最初聽到這個想法的人,都覺得拍一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實在難以想象。

比如著名主持人周濤,她的第一反應是:“用一部紀錄片來展現中國浩大的歷史,這得多難啊?”

又比如歷史學家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沙武田,他反問李東珅: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如同浩瀚繁星每顆星星都非常可愛,你該如何取捨?

在提出創作紀錄片《中國》想法後,李東珅也覺得自己“大概是有點瘋了”,因爲這是一個不知道怎麼攀登的高山。

雖說山高險阻,這羣人還是選擇當攀登者

紀錄片《中國》劇照

作爲紀錄片《中國》的導演,李東珅和周豔試圖用一個更概括、也更清晰的粗線條,勾勒出歷史發展的大脈絡,形成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認知。

在李東珅的計劃裡,《中國》分爲三季36集。第一季講述春秋至盛唐,第二季從唐到新中國,第三季追溯上古三代。

整個團隊達成了一個共識:不講宮鬥權謀,不渲染戰爭、權變,把社會、生活、經濟都作爲背景,去探尋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思想價值和制度價值。

撰稿的時候,鄧建永刻意避開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故事,比如講述盛唐時,他沒有聚焦於唐太宗唐玄宗的帝王故事,反而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寫了遣唐使阿部仲麻呂的生活,以及一對敦煌夫婦離婚的故事。

沙武田看來,盛世更多體現在普通人的生活裡,“皇帝吃個好飯、過個好日子,那是事兒嗎?我們要看到在長安城、或者在敦煌那種非常平淡,但又特別祥和、寧靜、時尚的生活。”

紀錄片《中國》劇照

等到拍攝的時候,李東珅提出,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再逼真的模擬,都還是假的,甚至可能是錯的。

所以整個團隊決定放棄,放棄搭建宮殿樓宇,放棄對白。用大量全景畫面,重點去表現無論古今人們都共通的狀態:吃飯,喝水,飲酒;讀書,寫字,思考;聚會,爭論,出行;悲傷,喜悅,興奮;徘徊,震驚,憤怒……

除了改變講述的角度和拍攝的模式,《中國》還打破了長久以來大型題材紀錄片往往用男聲配音的習慣,李東珅邀請周濤和何炅一起,採用男女搭配的方式,一人配6集,將歷史娓娓道來。

紀錄片《中國》劇照

三百年的春秋,可以濃縮爲多久?《中國》的第一集只用了50分鐘,只講了兩個故事,一是孔子拜會老子,二是陳蔡之厄。

孔子所處的朝代被稱爲“周”。自從周王朝將都城東遷至洛陽,就開始走下坡路。面對混亂的時局,自幼好禮的魯國人孔子決定去拜見智者老子,以解答內心困惑。臨別之時,老子對孔子說:“仁人者送人以言。”這段話的意義,直到陳蔡之厄,孔子才真正領悟

這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世紀會面”,被視爲道家儒家兩大思想體系的交流融合,影響了後世的無數人,成爲中國浩瀚歷史裡的一顆明星。

爲這段歷史配音,讓周濤熱血澎湃。

紀錄片《中國》裡,孔子與老子的會面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的周濤,對有聲語言的運用有特別的執念。《中國》不是她配的第一部紀錄片,但卻是她願意拿出來說的第一部。周濤說自己幾乎是用工匠精神來呈現了這部作品。

片中,年邁的孔子孑然一身,在生命進入倒計時之際,他對前來探訪自己的學生子路說:“你怎麼來的這樣遲啊?”

就這短短的一句,周濤配了12遍,她反覆去思考:孔子作爲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在生命的尾聲如何表達?

配到最後一遍時,周濤熱淚盈眶。

周濤曾在微博表示,爲《中國》配音,是完成了願望清單裡的又一個選項。 圖片來源:周濤微博截圖

被《中國》感動的人,還有何炅和導演周豔。李東珅說,何炅一度在錄音棚裡落淚。周豔則是被孔子的固執所打動。

在第一集《春秋》中,有這樣一句解說詞: “理想主義者孔子用近乎固執的行動去實踐理想,這遠遠超出了成敗本身的意義。”

李東珅說,創作《中國》,整個團隊也用了近乎固執的行動,去實踐這個理想。他希望這部紀錄片能讓歷史像一幅畫卷那樣,慢慢展開,令人懷想。(完)